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资格 > 教育知识

湖南教师资格笔试这40分的题最易得满分1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3-20 20:50:10

   1.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件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具有历史性;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2. 简述学校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3. 简述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
 
  4. 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
 
  (3)教育内容简单;
 
  (4)教育方式单一。
 
  5. 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阶级性、等级性;
 
  (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
 
  (3)专制性;
 
  (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象征性(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6. 简述近代学校教育特点
 
  (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
 
  (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7.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1)重视早起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
 
  (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8.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9. 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生。
 
  10. 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1. 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12. 简述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
 
  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2)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
 
  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13. 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14.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说有哪些?
 
  (1)内发论,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
 
  (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3)实践主体论,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发展既是人的内在需要与潜能的表现,又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刺激下,发生并作用与外部环境的过程。
 
  15.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3)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6.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7. 简述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8.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学制发展的趋势
 
  (1)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3)重视职业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
 
  (4)高等教育大众化、层次多样化。
 
  19. 简述欧美学制的类型
 
  (1)西欧双轨制;
 
  (2)美国单轨制;
 
  (3)分支型学制。
 
  20. 简述我国主要的学制
 
  (1)1902年壬寅学制,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未实施;
 
  (2)1904年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以日本为蓝本,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
 
  (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该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一直沿用至今,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20.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22. 简述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
 
  (1)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2)个人本位论,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3)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23.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24.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基础作用;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起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25. 简述德育的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
 
  26. 简述智育的基本任务
 
  (1)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2)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27. 简述体育的基本任务
 
  (1)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2)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运动能力;
 
  (3)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
 
  (4)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学生文明习惯。
 
  28. 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29. 简述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
 
  (2)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
 
  (3)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30. 简述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2)通过参加社区的工程、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3)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41.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2.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43. 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4. 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法;
 
  (2)谈话法;
 
  (3)演示法;
 
  (4)练习法;
 
  (5)实验法;
 
  (6)讨论法;
 
  (7)参观法;
 
  (8)读书指导法。
 
  45.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1)以班为人员单位;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
 
  (3)以课为活动单位。
 
  46.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
 
  局限性:
 
  (1)学生主体性受限;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创造性不易发挥;
 
  (4)教学内容、时间程序化,难以创新。
 
  47. 简述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是指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联觉效应,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或同时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4)感觉后效,是指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48.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1)共同点
 
  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都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一旦客观事物在感官所及范围之内消失,感知也随之停止。
 
  (2)区别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感觉只需个别器官的活动,知觉需要各种分析器协同活动产生。
 
  49. 简述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
 
  50. 简述注意的品质与影响因素
 
  (1)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责编:ylm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