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资格 > 教育知识

湖南教师资格考试这 40 分的题最易得满分2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3-20 20:49:41

   51. 如何培养中学生记忆力?

 
  (1)深度加工材料;
 
  (2)多重编码,包括语义编码、形象编码、声音编码、动作编码等;
 
  (3)有效运用记忆术,如直观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
 
  (4)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程度在150%,效果最好;
 
  (5)合理进行复习。
 
  52.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5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思维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54.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4)动机和情绪;
 
  (5)原型启发。
 
  55. 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唤起、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维持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
 
  56.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惩;
 
  (7)有效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57. 简述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1)改革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迁移意识;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58. 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外援资源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心境(努力)管理策略。
 
  59. 简述学习过程的几个阶段
 
  (1)理解阶段;
 
  (2)保持阶段;
 
  (3)迁移和运用阶段。
 
  60.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
 
  (2)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守恒、去中心、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61. 简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本观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2)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内化说”。人的发展是个体通过内化情境中吸取知识,获得发展;
 
  (3)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一种儿童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62. 简述情绪的分类
 
  (1)依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
 
  (2)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将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三种。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63. 简述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是人们根据审美标准来评价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文艺作品的时候产生。
 
  64. 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可以由单纯的对事物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从表达形式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具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深沉。
 
  (2)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65. 简述情绪调节的方法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66. 简述人格的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
 
  (3)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4)人格的社会性。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人特有的;
 
  (5)人格的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时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67. 简述气质的类型
 
  (1)胆汁质——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
 
  (2)多血质——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3)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4)粘液质——粘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68. 简述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69. 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区别
 
  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性格的形成受社会和实践的影响较大,因此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
 
  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也无好坏之分;性格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
 
  (2)联系
 
  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也可以影响气质的改变。
 
  70. 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生理对人格的影响;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3)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4)学校教育对人格的影响;
 
  (5)自我因素。
 
  71.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口唇期(出生-1岁左右),婴儿本我从吃奶和吮吸等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
 
  (2)肛门期(2-3岁之间),幼儿通过大小便排泄获得满足,得到快感;
 
  (3)性器期(大约4岁左右),儿童进入生殖器期,喜欢抚弄自己的性器官从而获得快乐和满足;
 
  (4)潜伏期(从7岁左右到青春期前),儿童性与攻击的冲动开始进入潜伏期,对性不感兴趣,也不再通过躯体部位儿获得快感;
 
  (5)生殖期(从青春期到整个成年期),由于性器官的成熟,个体由儿童期进入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在心理上逐渐有了与性别相关的职业计划、婚姻理想等。
 
  72.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分为8个阶段,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主体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3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30-6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73. 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的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74. 简述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75. 简述心理辅导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有理性-情绪疗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团体辅导的方法。
 
  76.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知;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77. 简述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78.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79.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80. 良好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81. 简述德育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养;
 
  (2)理想教育;
 
  (3)集体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8)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82.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83. 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因材施教的原则;
 
  (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84. 简述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
 
  (2)课外和校外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
 
  (4)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5)班主任工作。
 
  85. 简述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指导实践法;
 
  (4)情感陶冶法;
 
  (5)品德评价法。
 
  86.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7. 简述班级发展过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88.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1)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2)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89. 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90.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
 
  (2)学生的身心因素;
 
  (3)环境的因素。
 
  91.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和处置策略
 
  (1)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6)协调同伴关系;
 
  (7)与家长合作。
 
  92. 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93. 简述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94. 简述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
 
  (2)专业素质;
 
  (3)身心素质。
 
  95.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1)建立健全班级组织;
 
  (2)全班学生的全面教育引导工作;
 
  (3)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4)组织引导班级活动的开展。
 
  96. 简述教师成长的阶段及特点
 
  (1)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
 
  (2)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
 
  (3)发展期。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和时期;
 
  (4)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
 
  97. 简述强迫症及其矫正方法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主要表现为:
 
  (1)强迫性计数;
 
  (2)强迫性洗手;
 
  (3)强迫性自我检查;
 
  (4)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治疗方法包括:
 
  (1)药物治疗;
 
  (2)行为治疗,如暴露与阻止反应,主要用于控制当事人的刻板行为;
 
  (3)建立支持性环境;
 
  (4)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强迫行为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98. 课外活动的特点与意义
 
  (1)课外活动的特点: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课外活动的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99. 家庭协调的常用方式
 
  (1)家访;
 
  (2)班级家长会;
 
  (3)家长学校;
 
  (4)家长沙龙与家长委员会;
 
  (5)班级网络。
 
  100. 班集体的建设策略
 
  (1)班级目标建设;
 
  (2)班级组织建设;
 
  (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4)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01. 专家型教师在素质结构方面表现出的特点
 
  (1)高尚的师德;
 
  (2)科学的教育理念;
 
  (3)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4)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责编:ylm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