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资格 > 教育知识

湖南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小学教师人际关系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11-04 18:41:25

   第三节 小学教师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一、小学教师与小学生的关系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学会人际关系的维护与调节技能,自觉克服人际关系的阻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人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运用某种方式进行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就会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这时候人际关系就形成了。也可以说,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必然结果。因此,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通过多种信息传递方式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叫人群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当代社会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是错综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法,可将人际关系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1.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按人际关系组成的纽带划分)。
 
  (1)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指以血缘为纽带而结成的关系。一般就是指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兄弟和姐妹的关系,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亲戚关系。血缘关系主要表现为家庭关系和亲属关系。有着血缘关系的人们拥有共同的财产,以情感、共同的习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记忆作为纽带。从婴儿诞生的第一时间起,就产生了父子 (女)关系、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孙关系等等。这种关系就是人际第一关系.是依据人的血缘这种媒介联结起来的关系。
 
  (2)地缘关系。地缘关系是指由居住在共同的地区而产生的人际关系,是通过地缘为纽带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邻里关系、同乡关系等。
 
  (3)业缘关系。业缘关系是由共同的工作和事业而构成的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师徒关系、同学关系等等。这种关系打破了血缘和地区的界限,而以职业为人际关系结
 
  的纽带。业缘关系有如下一些特点:①以职业关系为纽带。②后天获取的,是通过交往而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职业联系。③业缘关系具有阶段性或变动性。每个人都可以主动地与不同职业的人发生联系,从而在不同时期内产生不同的业缘关系。④业缘关系具有合作性与竞争性。⑤业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增强,这是因为业缘关系是与社会生产、技术和职业分化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2.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按人际关系的内容划分)。这些关系不是独立存在的,一般来说,都是交叉表现的。经济关系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种关系。例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问、夫妻之间为家庭开支所发生的消费关系就是经济关系;工厂里厂长与工人的关系;学校里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都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般是指阶级关系、党派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法律关系是指人们根据法律规范而结成的关系。例如,民事法律关系、家庭关系等。
 
  3.首属关系和次属关系(按人际间交往的频率划分)。首属关系是指一种比较亲近的、经常接触的、来往密切的关系。如亲属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首属关系的形成有先天的,也有后天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次属关系是指一种比较疏远的、不经常接触的、来往不密切的关系。
 
  此外,按照人际交往的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积极关系和消极关系;按照人际交往的发展程度,可以划分为良好关系、正常关系和障碍关系等不同种类。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我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相当深厚,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师生关系也在相当程度上濡染了血缘关系的色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例证。现代的师生关系具有与古代不同的特点。
 
 
 
  1.师生在教学上结成的授受关系。
 
  (1)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来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看,教师是知识较丰富者,学生是较少者;在智力上,教师是智力较发达者,学生是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经验上,教师是经验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教师在授课方面比学生有明显的优势。教师作为授人以鱼(渔)的人,首要任务就是应该发挥这些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做到有求必应,不厌其烦。比如,有的老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讲课的,讲过几遍后,学生还是不懂,情急之下便当面叱责学生“你怎么这么笨”,这就是老师没有换位思考。教师给学生授课也是一种交往.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永远也不明白对方需要什么。另外,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就是因为不懂才叫学生,如果全都明白了也就不必学习了。当然,传授知识并不是单项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的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师生关系中具有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独特个体,进一步使我们思索“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2)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把事业心、责任感看做是好教师的首要品质,而学生首先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其中理解信任学生被认为是好教师的首要品质。这反映了师生在人格上平等关系的重要性。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因此,要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的互相促进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的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
 
  2.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新的教育观,即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做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学从本质上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视界,师生在各自的视界中进行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实现“视界融合”,达成相互理解。这种双主体的教育注重理解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使学校教育中的控制色彩消弭,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对话与交往的关系。
 
  (1)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敬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教师不再以“教师爷”的身份居高临下,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学生、点拨学生。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里,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错误加以指正。只有在这种平等的氛围里,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情感不仅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情感来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换回学生爱的回报。当师生心心相印、感情融洽时,教育事业就能闪现出动人的生命光彩,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样的情感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只有教师给学生以真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能对教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而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
 
  (3)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面对互联网大世界,面对这个大世界里汹涌澎湃、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面前人人平等。一个小学生甚至可以比一个年长的教授能够更加轻松地适应网络化的学习,更轻松地获取网络上的信息。当师生处在网络世界的同一起跑线上,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就变得十分自然了.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
 
  案例分析
 
  李老师接手了一个新班级,在接班时他就知道有一个凌同学脾气特别不好。在和凌同学打了一个多月交道后,他和李老师之间还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冲突。有一天,凌同学和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李老师非常生气,利用中午时间把他的父亲请来,在办公室进行了交流。下午,李老师已经上了将近5分钟的写字课的时候,凌同学进来了,没有喊报告,而且嘴里还骂骂咧咧的。于是李老师就说:“你怎么搞的.来迟了不喊报告,而且还发出不该发出的声音。”只见凌同学歇斯底里的开始发作了:“怎么了,我就是要迟到。”“我就是要打人。”“都怪你把我那该死的爸爸找来,他打我,我就去打别人。”李老师又教育他几句之后,只见凌同学一激动将桌子给掀了,拎着书包拔腿跑出了教室。李老师在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才知道,原来凌同学的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离异了.但是平时父亲、母亲也还都管着他的学习。他父亲脾气比较暴躁,而且他的母亲也经常在他面前说他父亲的不是。当上了五年级以后,他对父亲的教育比较反感,对父亲也比较痛恨。
 
  从案例中看出,本来李老师和凌同学还没有发生比较大的冲突,但是由于李老师一次很随意的家长交流,使凌同学和李老师之间产生了一次大的冲突。冲突的原因主要是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没有取得家长的最好协作。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教师与上级领导、同行及家长的关系及处理
 
  (一)教师与上级领导的关系及处理
 
  1.教师与上级的关系。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教师与上级领导是特殊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与领导都是教育、管理他们的老师;对于教育集体来说,教师和领导都是教育工作者,属于一种特殊的同事关系;而就工作性质而言,教师与上级领导之间却有着明确的领导与服从的关系。在教师的人际交往中,处理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支持领导工作,理解、体谅领导者的难处。学校领导应是非分明、奖惩公正、实事求是、公道正派、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师群体教育的合力,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2.教师与上级关系的处理。在教师的人际关系中,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是教师心理适应的重要内容。
 
  (1)教师要尊重、服从领导,积极配合领导工作。这是学校发挥整体功能的要求,也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学校是一个大系统,教师是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如果每个教师都是脱离领导核心的游离分子,那就不能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整体,学校就不可能办好。个别教师自恃一专之长,以此为资本,对领导布置的工作挑剔、要挟,也有的以自己学历高、资历深而不尊重年轻领导。这些都会影响到学校决议的有效实施,影响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关心学校工作,如实向学校领导反映学校决策实施后的情况,及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对领导工作中的失误,也要实事求是地提出中肯批评。在执行领导布置的工作和任务时,行动要快,真抓实干,善于动脑,总结经验。
 
  (2)领导要尊重、爱护教师和信任教师。学校领导制定每项制度前,都要充分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尊重他们想法。当教师思想有错误时,领导要及时提出批评,但态度要中肯,友善。领导要及时与教师沟通,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共同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领导也要向教师虚心学习,努力成为教学、管理的内行。一个人的认识和接受能力有限,领导者也未必样样精通。除了管理学校要务外,很重要的就是要虚心向广大教师学习。在工作上遇到问题,不懂就问,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管理方面的内行。
 
  (二)教师与同事的关系及处理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除了教师与学生关系外,大量存在、经常遇到的一种人际关系。由于教师与教师之间共处于一个职业群体,从事共同的工作,扮演相同的角色,因此他们形成了一种以教师为职业纽带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同事关系必然会给自己在工作、事业等各个方面带来成功。教师问有着共同的利益,有着共同的行为规范,双方对所从事的职业也有着认同感,因此,搞好教师之间的关系对学校、学生和教师自身都有好处。
 
  工作上要团结合作,相互学习。虽然每个教师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个体性的,并且专业分工也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每一位教师都对学生身心的不同方面起作用。因此,教师之间要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教育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任务。由于专业、年龄、经验、性别的不同,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长。教师之间,要善于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互相提高。
 
  生活上要加强交流,诚恳相助。雷锋曾经说过“对待同事要像春天般的温暖”,满腔热情地从各个方面帮助同事,是良好同事关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上,当同事患病或家庭发生困难时,应该热情诚恳的表示关心,从物质、精神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教师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第一,孩子对学校的态度通常受家长的影响。当家长对学校和学校的教师感到满意时,他们的孩子就很有可能遵守学校的规则,在学校有良好的表现,并对学校的鼓励和支持有积极的反应。第二,从法律意义上讲,家长应对学生负责因
 
  此教师应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随时随地通知他们。第三,家长对教师来说是宝贵的可用资源,他们会主动花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帮助教师打印材料,并就某一个主题和孩子分享他们的经历。第四,在某些情况下,当学校的奖励和惩罚措施的力度不足以鼓励学生有令人满意的表现时,需要家长配合为孩子制定一个新的教育计划。那么,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呢?
 
  1.教师与家长应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是一名普通的从业人员,与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样,从事教育这项工作,只不过是社会分工,社会角色不同罢了。因此,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只有平等才有沟通的可能;只有平等双方才不会落人误区.形成扯皮、推诿、渎职状态。教师和家长都是以教育好学生为共同目标的,因此必须建立在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础上。教师、家庭两者之间的纽带是学生,连接点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培养学生心智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
 
  2.教师和家长要有良好的沟通习惯。教师与家长的和谐沟通,除在平等的前提下,更强调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这是基础教育领域评价家长及其家庭教育的法律依据。同时《教育法》第三款指出:“学校、教师可以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这也就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一般来说.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了如指掌,不仅熟悉他们的思想品德、学习状况,而且熟悉他们的性格、爱好,了解他们的愿望与要求。如果教师能经常和家长保持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情况,能把握第一手材料,使学校的教育在家长的配合下做到有的放矢,达到良好的教育。
 
  3.充分认识教师取得家长支持的优势。美国教育部的《强壮的家庭,强壮的学校:建立学习的社会合作》(1994)一书中引用了这样一项研究来说明教育中家庭的重要作用:“30年的研究说明,家庭大量的参与学生的学习与教育质量的提高,及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有秩序的学习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格林伍德和海克曼认为,家长参与教育的优势表现在:①较高的学习成绩;②促进学校对学生的关注;③学生和家长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④学生高的学习水平;⑤家长对教师的满足。
 
 
 
  三、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一)教师人际关系的原则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期望各不相同,每个人的交往动机也有着巨大差别。教师人际关系好坏,虽然受到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特点的影响,但采用什么样的原则来处理教师的人际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如果能运用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就会有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僵硬、疏远,甚至产生矛盾。所有人际关系沟通理论都强调良好的沟通取决于两个前提:一个是沟通双方自身所拥有的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理念;另一个是双方沟通技巧运用的有效性。教师的人际关系同样存在普遍关系沟通的普遍规律,需要教师来遵循。
 
  1.交互原则。社会心理学认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确立与维持当中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则。因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同和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别人喜欢我们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支持他们。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在一般情况下,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去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接近。而对于疏远我们、厌恶我们的人,我们的反应也是会疏远或厌恶。用句老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别人对我们做出一个友好的行为,对我们表示接纳和支持,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回答。
 
  2.互利原则。在人的行为中,大多数的交往是互利的,互利不仅只包括金钱、财物、服务,更多地包含着情感、尊重等。也就是说,人们都希望人际交往是值得的。如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知识,得到关心、支持、帮助或是感情有所依托等。不值得的交往是没有理由去实施的,不值得的交互关系也没有理由去维持。不然,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心理的平衡。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希望被人所关心,所吸引是人的共同需要。因此,人际交往时,必须考虑到他人的需要,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个人其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自我评价、学生家长评价以及同事领导的评价,对教师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作用。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人际交往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与人交往中应尤其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注意学生及家长的评价。学生、家长都是教师交往的对象,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教师工作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影响。
 
  注意同事、领导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教育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同事和管理者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所以他们的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对于改进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4.相容原则。心理相容原则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事之间,心理上相互认同,情感融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心理相容是教师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保证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多一分耐心。少一分急躁;多一点包容,少一些争吵。这已成为人际交往的座右铭。作为学生来说,只有在心理上承认、赞同,愿意接受教师,才能对教育内容认同、相信、信服。学生接受教育影响有三种心理形式:遵从、模仿、暗示。有一位教师讲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个春天的早上,正上语文课,一个女生迟到了,并且落落大方地站在门外。这位老师顺口问了一句:“怎么迟到了?”众目睽睽当中,这位女学生居然说:“春眠不觉晓。”轰的一声,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大笑,教学秩序被打乱。这位老师没有发怒,依然微笑着,柔柔地对她说:“冲着你诗意的回答,我原谅你的迟到。”事后这位老师说,如果缺少宽容之心,教师的人格魅力很可能就在一次次小小的师生冲突中丧失殆尽。
 
  (二)教师人际交往的技巧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从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艺术修养开始,将人际交往艺术注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同样,教师要提高与同事、领导的交往关系,也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技巧,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增添光彩。教师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很多,这里仅谈一些具体的技巧。
 
  1.语言的重要性。在交往过程中,语言不仅担负着传递信息的功能,而且是激励或抑制交往成员情绪的重要手段。据统计,一般人每天用于讲话的时间是1小时,这样累计下来,人一生中用于讲话的时间长达两年半。如果记录下来,便是1000部每部400页的巨著。作为吃“开口饭”的教师,一生中讲话的数量远不止上述数字。因此,语言在教师的交往中,尤其是师生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
 
  (1)幽默。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也是人类面临困境时减轻心理和精神压力的方法之一。幽默能使人忽略人生挫折、不幸带来的痛苦,化消极为积极,帮助人乐观地面对人生。

责编:ylm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