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学心理
【内容提要】
教学作为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控制的系统工程,应遵循教学过程心理规律,通过师生交往和互动来促进学生朝着教育培养目标确定的方向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境创设与管理、教学评价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本章主要讨论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教学环境创设与管理,阐明了教学物理环境的创设和教学人文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律;探讨了教学交往与互动的有关规律;介绍了教学评价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有课堂教学评价分类、教师自编测验和非测验的评价技术等。
【学习目标】
1.识记教学设计、教学环境、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的概念。
2.识记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环境的分类、教学评价的分类、教师自编测验的类型。
3.理解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教材组织呈现的理论、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策略。
4.理解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教学评价的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5.运用教学目标表述的方法,表述小学课堂教学目标。
6.运用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设计小学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
第一节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选择、安排、确定的构想过程。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怎么教(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等)、教得怎样(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教学设计根据教学情境中所涉及问题的大小,可分为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两大类型,宏观设计着眼于教学的总体规划,通常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微观教学设计则是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对教材单元教学的预先筹划。本章所讨论的主要是教师微观的课堂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也必须进行“预”,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意图是规定最佳的教学方案,旨在达到预期教学成果的最优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导教和促学。教师通过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可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失控性,避免教学的低效性,提高教学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计划和安排。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把握,为教学活动制订一个合理的蓝图。虽然教学设计的结果使得教学程序化、合理化、确化,但由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多种多样,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教学条件千差万别,所以,教学设计十分强调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此外,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各异,他们设计的教学方案都会不同程度地具有个人的风格和特点,教学设计为教师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是教师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综合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创造性思维加工的结果。研究表明,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1.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1)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原理一,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论之一。教学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认识活动,也必须坚持以系统论为指导。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认识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以系统观为指导,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从而取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把各种教学要素放在课堂教学系统中来考察,便于我们认识各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关系,使它们达到最密切的、最佳的组合。
(2)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是对教学规律、学习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客观反映。依据这些理论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符合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科学层次的一个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时会发现有的教师或者缺乏教学理论的修养,或者不善于应用教学理论,凭感觉,凭经验进行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教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了教学质量。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