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资格 > 教育知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讲义:学习理论流派的介绍(8)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9-22 16:59:41

   2.孟子的学习理论和模式

  孟柯(约公元前372—前289)是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字子舆,世称孟子,鲁国邹邑(今山东邹县)人,被儒家后学推崇为“亚圣”。

  他遗留下来的《孟子》一书包含有不少心理学思想。他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即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的“四端”,只要“扩而充之”,就可发展成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因素。但又认为处在萌芽状态的四个“善端”,像一颗种子,可能发展为“善”,也可能发展成“不善”。因此强调环境和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

  孟子的学习思想是:自得—居安—资深—左右逢源。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孟子?离娄下》)孟子认为:居安思虑,体会深刻,才能使知识积累深厚,才能达到取之不尽,运用自如的地步。并认为,努力探求,就能获得知识;放弃探求,就会失去知识。这些无疑是可取的。

  孟子在意志心理上颇有见识。他主张“尚志”,认为“志”是“气之帅”。提倡“不动心”,即要求“持其志,无暴其气”;宣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主张经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刻苦锻炼。

  孟子的教育心理思想颇为丰富。他认为不仅人的心理存在个别差异,宇宙的万事万物也存在个别差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因材施教的方法。提出一系列德育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尽心知性、扩而充之、求其放心、反求诸己、知耻改过、自我锻炼等。他也提出不少学习原则和方法,如深造自得、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博约结合、虚心求知等,这些对当时和后代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3.荀子的学习理论

  荀子(公元前313—前238)是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亦称荀况、荀卿,后人称荀子,赵国人。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继承孔子“学而知之”的观点,建立他的唯物主义学习理论:“闻”—“见”—“知”—“行”。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乎行而止矣。”(《荀子?儒教》)又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通过闻见获得信息),著乎心(通过思维加工信息),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认识要付诸于行动,使认识与行动相结合)(《荀子?劝学》)。他强调环境、教育在培养道德行为中的重大作用,因而主张:“居必择乡,游必择土”(《荀子?劝学》)。还提出“治养”、诱导、自察、自省、言行一致等德育方法。认为学习的意义很大,可使人获得知识,增长才能,养成品德,使人做到“知明而行无过”。他把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即感知、思维和运用。也提出“积”、“锲”、“壹”、“精”、“思”、“行”等学习方法。荀子认为教师应具有四种品质:“尊师而惮”,要有尊严威望,受人尊重;“艾而信”,要有丰富的经验,崇高信仰;“不陵不犯”,要循序渐进,“知微而论”,要洞察细微,善于发挥(《荀子?致土》)。

  以后孔子之孙子思在《中庸》中,将孔子的“学”、“思”、“习”、“行”的思想,发展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思想。就是说,做学问一定要做到学、问、思、辨、行,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别人用一分或十分力气能达到的,自己要用百分或千分之力气,如果能这样做,则愚者变智、弱者变强。强调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并提示学习发展的五个阶段,使我国古代的学习理论又前进了一步。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子也肯定了“学—问—思—辨—行”的学习模式。认为这五者是互相渗透、反复进行的过程,五者之间,“行”是首要的,而学、问、思、辨是“行”的基础。这种学习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历代教育与教学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大影响。

责编:ylm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