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资格 > 教育知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讲义:学习理论流派的介绍(9)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9-22 16:59:25

   (二)我国现代的学习理论—结构—定向说

  结构—定向说①,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冯忠良教授长期深入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的成果。现将结构—定向说简介如下:

  结构—定向教学实验是以结构—定向教学原理为其理论依据的,结构—定向教学原理是结构—定向教学实验的理论指南,它是在探索中经过不断修正而确立起来的。

  1.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为适应新技术革命对教学提出的高质高效要求而总结形成的结构—定向教学原理是结构化教学和定向化教学的简称。结构化教学观点和定向化教学观点是这一教学思想的两个基本观点。

  (l)结构化教学观点

  结构化教学观点是结构—定向教学原理首要的基本观点。所谓结构化教学观点,从教育心理学观点来说,即教学应首先确立以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观点。也就是说,一切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和发展学生一定的心理,而一定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一定的心理结构的构建而确立起来的。

  (2)定向化教学观点

  定向化教学观点是结构—定向教学原理的又一基本观点。所谓定向化教学观点,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即教学应依据心理结构形成发展规律,实施定向培养的观点。也就是说,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加速能力与品德心理结构的形成,必须依据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规律(学习规律),采取必要措施,创设必要条件,实施定向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能。

  2.结构化教学观点的理论依据

  结构化教学观点是以我们对教育、学生学习及能力与品德实质的理解为依据的。教育的经验传递说、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说、能力与品德的类化经验说是结构化教学观点的理论基础。

  (l)教育的经验传递说

  我们认为,对教育实质的探讨必须从科学系统论观点出发。依据系统论观点,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系统的本性是由社会系统的整体决定的。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系统而存在,在于它是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个体的社会化需要出发,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来造就人才的一种人际交往系统。简言之,教育是一种造就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对教育本性的这种理解,我们称之为教育的经验传递说。

  教育作为一种经验传递系统,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活动而实现的。作为经验传授者的教师和作为经验接受者的学生是交往的主体。教师的经验传授活动和学生的经验接受活动构成了交往的过程。负载经验的媒体是交往借以进行的手段和工具。经验本身乃是交往的内容和对象。这样,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经验本身及其媒体就成了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系统的三个要素,在统一的经验传递系统中各有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教育系统本身的独特结构(如图9)。教育系统三要素的制约关系首先表现为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于教。一方面,教师(经验的传授者)的教(经验的传授活动)受学生(经验的接受者)的学习(经验的接受活动)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为要提高学习的成效,学生的学习必须接受教师的合理的指导。如果否认“教受制于学”,就会陷入教师中心主义的泥潭,导致注入式教学。反之,如果否认“学受导于教”,则会犯儿童中心主义的错误,导致“牧羊式”教学。其次,学与教受制于教材,教材必须服务于学与教。教材对学与教的制约作用表现为不同教材的教与学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学与教对教材的制约作用表现为对教材进行选择、编排、处理时,除了要注意内容本身的科学性以外,同时要依据学与教的规律。总之,教育作为经验传递系统有其独特的结构。在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时,必须从改进教育系统内在结构出发,而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的要素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要素。

  (2)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说

  为要了解学生学习的本性,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学生。学生是经验传递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角色。学生学习的本性是由经验传递系统本身的整体特性及学生在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地位和职能所决定的。由教育的经验传递说可知,在经验传递系统中,教师是经验的所有者和传授者。教师所从事的是经验的传授活动。学生在经验传递系统中,居于经验的获得者及接受者的地位。学生的职能是接受经验。学生的规范行为是经验的接受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必须是接受学习而非发现学习。所谓接受学习,是指这种学习本身是获取传授者所提供的经验,即掌握前人所创造的经验。这是把别人发现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的过程,而不是学习者自身独立地去发现经验、创造新经验的过程。

  所谓经验,这里所指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即活动过程)中,在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基础上所发生的主观产物。经验就来源、产生过程与其作用来说是客观的,但其存在形式是主观的。经验本身不是物。经验的接受不同于物的接受。物的接受可以以不变形、不变质的进行。经验的接受则要经过一系列变形、变质的处理变换才能实现。经验的接受是主体通过对经验的媒体进行能动地反映活动,从而在头脑中重新构建经验结构而实现的。因此,接受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结构重建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经验的构建过程一般要经历信号接收(感知信号、加工传输的信息)、信息觉察(揭露信号意义、认识信号所负载的信息)、信息转化(改组信息、获得新信息、建立新的经验结构)等不同层次的加工才能实现。这种不同层次的加工活动即经验的构建活动。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而接受学习的实质是经验的构建(即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因此,对学生学习实质的这种理解,我们称之为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说。

  (3)能力与品德的类化经验说

  所谓能力与品德的类化经验说是指能力与品德的本性是一种后天形成的经验结构,是一种类化了的经验,是通过经验的获得及类化而实现的。对能力与品德实质的这种理解,我们称之为能力与品德的类化经验说。

  品德是不同于能力的另一种个体心理特征。品德虽然也是个体的一种内在调节机制,但其职能在于支配个体的社会行为,使主体选择合理的价值取向以作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因此,品德本身是对一定的社会规范所形成的一种遵从经验结构。品德由对社会规范本身及其必要性的认识因素及执行规范行为的动作因素所构成。品德是一种类化了的社会规范的经验,是概括化与系统化了的社会规范的对应结构。品德的形成发展是通过对社会规范遵从经验的获得及整合而实现的。这种观点,我们称之为品德的类化经验说。

  如上所述,教育既然是一种经验传递系统,学生的学习既然是一种接受—构建学习,能力、品德既然是一种类化了的经验结构,那么,作为教育实施形式之一的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研究、确定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以形成、发展学生的各种与能力与品德有关的心理结构。结构化教学观点就是依据这种教育观、学生的学习观以及能力与品德的本性观提出的。教育的经验传递说,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说,能力与品德的类化经验说是结构化教学观点的理论依据。

责编:ylm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