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备考: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二)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8-04 22:04:54
第二节 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一、心理健康教育
(一)意义:——简答题
1.是预防精神疾病,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二)目的、任务、途径——简答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1)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3)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3)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家庭教育;(6)环境教育;(7)社会磨砺;(8)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广播等)——简答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为主。——填空题
二、心理辅导
(一)含义及其目标
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个别对待学生、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的原则。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前者是基本目标,后者是高级目标。两个目标分别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二)影响行为改变的方法
1.改变行为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发;(4)示范法;(5)惩罚法(惩罚&撤销奖励);(6)自我控制法。
2.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1)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疗法;(3)肯定性训练;(4)合理情绪疗法。
三、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简答题
生理、家庭、社会、、心理因素。
四、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1.改变观念。学生要学会正确地看待学习,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用于接纳自己。
2.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学生应努力是自己成为更加内控的人,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积极认知,理智、客观地看待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形成面对压力的良好心态。
3.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1.积极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卫生教育课,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心理的方法。
2.组织专门的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3.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4.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杜绝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发生。
(三)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1.积极与家长配合,通过班会等形式,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针对问题进行相互交流。
2.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为家长提供支持,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提出建议。
3.国家采取切实措施,重视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打击不良媒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侵蚀,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