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三节社会主文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1.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而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主要的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4.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为“一化三改”。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是目的,即要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放在优先和首要的地位,这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是手段。“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责编:李思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