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八大教学原则,分别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师资格证的笔试中教学原则是一个常考的点,通常会结合案例或者是简答题的形式来考察,所以建议各位考生以理解的方式来学习这个知识点,在介绍教学原则的同时会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一)直观性教学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此原则应遵循一定的要求,如恰当的选择直观学习对象,能够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比如在上生物课时,老师问了让学生能清楚明了的看见实物结合理论学习,老师这样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单纯为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如老师为讲解动物身体结构时,直接将青蛙带入课堂,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有些女学生比较难以接受教学方式,如果方法利用不当,对学生会造成心灵永久性的创伤和心理恐惧。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三大种类。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如观察动植物标本。模象直观即通过对实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方式,如教师上课时为了配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更好地进行教学可以选择相关的视频、图片、模型等进行教学,如地理老师上课时使用的地球仪,但是应注意的是如果地理老师本节课的章节是“地球仪”的知识点,那这个时候地球仪则是一种实物直观。言语直观即老师进行用语言描述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言语直观是最常用的。
(二)启发性教学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学记》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则体现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进行过程中,贯彻此项的要求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在当今时代对于学生的启发非常重要。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
(三)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指教学活动应当连续、连贯、系统的进行。这一原则贯彻的要求是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顺序进行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当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速度、增删内容。“欲速则不达”,意思就是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到达目的。
(四)巩固性教学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复习,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如孔子说提出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样的名言就蕴含这样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贯彻此原则的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保证巩固的科学性、巩固的形式要多样化。复习的原则要求即遵循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而进行教学,以此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
(五)量力性原则
也叫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是和学生发展水平。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要做到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如《学记》所说“语知而不知,虽舌之可也”,译为给学生讲解后还不明白的情况下,暂时搁置问题也是可以的。
(六)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贯彻这一原则应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成绩、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其次还应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如古语所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夫子施教,各因其材”等语句都体现这一原则的重要性。
(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也即要求教师能够做到进行教学时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挖掘教育的思想性,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惊醒思想品德教育,把教育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并且教师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
(八)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随机应变,不能太过于死板,活学活用,并且坚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以上是“教学原则”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