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长理范文网 > 演讲稿

书记在市水利工作会发言稿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20-05-22 13:12:31

同志们:

刚才,书记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现代化强市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我市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对加强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对水利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

我市是农业大市、用水大市,同时又是全国首批42个重点缺水城市之一,加快我市水利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全市各级始终把水利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强水利建设,深化水利改革,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治水路子,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一是区域水网体系基本形成。建设了水系联网、四河串联、北部水网、三库串联、水库向调水、西水东调、平原水库、清水湖等大型调蓄水工程,一大批城乡集中供水工程建成投用,初步构筑起了全市跨流域、跨区域调配水网络体系,水资源调配和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18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5%,饮水不安全人口大幅减少。

二是防洪减灾体系初步建立。在全省率先完成了规划内25座大中型、50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水库防洪标准得到恢复和提高,同时新增蓄水能力2亿立方米。对潍河、弥河、白浪河、虞河等河流的重点河段进行了综合整治,在北部沿海地区建设防潮堤179公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成功战胜了多年来发生的区域暴雨洪水、旱灾和风暴潮,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不断完善。5处大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实施,灌区工程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稳步提高。8个县市全部列入国家小农水重点县范围,新型农村灌排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6%,保障了我市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夏粮实现“九连增”。

四是水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对河、河等穿城、靠城、绕城的河道进行高标准综合整治,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12处,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我市被评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围绕生态市建设,不断加大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全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缩减近三分之一,中心市区漏斗区已基本消失。

五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农业、工业及城市节水,农业灌溉利用系数达到0.58,万元GDP取水量下降到60立方米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在多年的治水兴水工作中,我们立足的基本市情、水情,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积极探索治水兴水新思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多库串联、库河串联、水系联网,优化调度配置水资源”的水网建设思路,积极打造“南北贯通、东西相济、库河结合、城乡一体”的现代水网体系,初步实现了水库之间以及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区间径流水之间的联合调度、统一配置。二是以生态市建设为统领,以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调配、水灾害防治、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治水兴水护水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把发展民生水利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统筹解决库区移民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坚持把水利投入作为全市加大科学投入的重点,创新完善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水利领域,为水利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对这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思路举措,我们要认真总结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推动全市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牢牢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发出了大兴水利建设的动员令,吹响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号角,以此为标志,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我市作为重点缺水城市,要以此为新的起点,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瞄准新目标,提升新水平,奋力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要牢牢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把水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重点投入领域,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年高出一倍。按照这个部署,未来十年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年均4000亿元。而且可以肯定,中央和省除已出台两个一号文件外,还将陆续推出相关配套文件、支持政策和重大举措,未来十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都将非常有利,水利建设将迎来“黄金十年”。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密切关注和跟进中央、省政策动态,提前做好各项基础准备工作,不失时机地抓好资金和项目的争取工作,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全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

二要清醒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多年来我市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对我市人多水少的基本水情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认识。而且必须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我市水利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水利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其一,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我市拥有水资源总量2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燉7,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十年九旱、旱涝交替,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我市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已达44.6%,超过了国际公认的40%的开发利用上限,同时地下水严重超采,年均超采2亿立方米。即便如此,我市年用水缺口仍达6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这在北部滨海地区尤为明显。其二,水旱灾害威胁日趋严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突发多发频发趋势,暴雨洪水台风的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灾害性大大增加,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我市防灾减灾体系仍较为薄弱,全市主要河道尚有较多险工险段亟待整治,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普遍偏低,闸坝老化失修,农田排涝能力弱,城市防洪能力普遍较低,水旱灾害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其三,水生态退化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全市工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污水排放总量急剧增加,加上化肥、农药等大量使用,水体污染因素明显增多,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目前全市漏斗区面积仍有1200平方公里,地下水位下降、河道断流、湿地萎缩、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亟待解决。此外,长期以来存在的用水方式粗放,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并存、生态脆弱和开发过度并存、污染治理和超标排放并存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在一些地方还非常严重。在管水用水方面,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管理措施,离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着力改进水利薄弱环节,尽快补齐“短板”、解决“硬伤”,促进水利持续健康发展。

三要紧紧扭住更高的奋斗目标。落实中央、全省水利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们确定了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这是市委认真研究后作出的重大决策,兼顾了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努力完全能够实现。今后十年,要坚定不移地用这个目标统领水利工作,按这个目标摆布水利工作,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谋划,研究制定水利改革发展的年度目标和分项目标,凝心聚力、脚踏实地、一以贯之地向前推进,确保目标实现。

四要切实提升做好水利工作的能力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在资金安排上有大投入、在工程建设上有大手笔、在水资源管理上有大动作、在改革创新上有大突破,这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和科学处理水利工作中的重大关系,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兼顾各方,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全市流域和区域、城市和农村、南中北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要着力提升统筹治水能力,把水利建设与三次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城市建设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治污减排和生态环保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和社会和谐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统筹考虑中研究新情况,在改革发展中解决新问题,注重把握规律、化解矛盾,推动水利和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互促共进、协调发展。

总之,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对水利工作的战略定位上来,把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水利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紧紧围绕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节水优先、强化保护、量水而行的治水方略,坚持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加快建设库河串连、水系贯通、城乡统筹一体的现代化水网体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衡量水利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志。要下大气力解决好城乡供水问题,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可靠保障。“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雨洪水资源利用量0.6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达到25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一般年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一要进一步完善供水工程体系。要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储存、利用好分配给我市的3亿立方米黄河水和1亿立方米长江水资源。加快北部水网工程建设,构建北部沿海地区丰枯相济、蓄排并举的网格状水系,提高供水质量和保证率。对已建成的水网工程要进行延伸互通和配套完善,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同时,要立足我市水资源现状和发展需要,规划新建一批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建设、扩建一批中型水库,在山丘地区建设一批小型水库,在北部沿海地区建设一批平原水库,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市的现代水网体系。

二要不断提高雨洪水资源利用水平。科学调蓄利用好汛期的暴雨洪水资源,既是防洪减灾的重要手段,又是补充水资源的有效措施。要充分利用现有水网工程,加强对雨洪水的科学调度。加快建设一批以水库调蓄、河道拦蓄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加大对雨洪水的拦蓄储存。在城市,要积极发展屋顶及道路、广场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环境卫生及景观水源的季节性补给。在农村,要选取部分典型村镇、沟道、坑塘建设雨洪利用示范工程,发展自然坡面集流、屋顶集流、水窖、水池等集流蓄水工程,提高雨洪水资源利用能力。

三要继续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目前我市仍有15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各级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农村公共供水安全。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路子,新建、扩建一批水源工程,对单村、联村供水工程进行联网改造升级,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短时间内不能纳入规模化供水以及解决饮水安全难度较大的地方,要采取建水窖、打深井等措施,解决好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落实管理服务主体和运行维护经费,搞好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保障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

四、大力提升防洪减灾能力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市极端天气事件呈增多增强之势,防御水灾害的压力日益加大,特别是针对今年汛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加强治理和建设,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减灾的能力。

一是突出搞好河道防洪治理。我市的中小河流多年未经系统整治,已成为防洪工程体系中的明显“短板”。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已经作出部署,要求像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那样,在中小河流治理方面再打一场攻坚战。会上,省政府还与各市签订了《中小河流治理责任书》,并把这项工作列入科学发展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我们要按照省里部署要求,抓紧对列入省规划的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进行治理,确保5年内全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此外,对流域面积在50至200平方公里的河流,由市里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治理;对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河沟,由县乡村三级实施全河段整治,力争到2020年完成全部200条中小河流的治理任务。

二是加快防潮堤工程建设。防潮堤是防御风暴潮灾害、保护沿海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海上长城”,对保障我市“三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市140多公里海岸线需修建210公里防潮堤,目前还有31公里未设防,已建的179公里防潮堤中仅有63公里达到50年一遇防潮标准,其余的仅20年一遇左右。“十二五”期间,要切实加大防潮堤建设力度,确保完成新建防潮堤31公里、维修加固防潮堤49.5公里的任务,进一步提高防潮标准,增强防风暴潮能力。

三是尽快完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目前,我市的城市防洪普遍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一遇强降雨,部分城区就造成马路行洪、内涝积水、交通瘫痪,影响城市正常运转,特别是城区内的部分地下商场、棚户区和危旧房等,存在严重的防洪隐患。要按照中心城区达到10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重点城镇达到5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的要求,搞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全面提高城市防洪能力。老城区改造要把完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作为重要任务,下大气力解决防洪薄弱环节。新建城区规划布局和新上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执行防洪规划,配套建设必要的防洪设施。

四是切实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我市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有6个县市存在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已列入国家防总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计划的临朐、青州、诸城、安丘、昌乐5个县市,要严格按照国家、省部署要求,强化山洪灾害普查、建设施工、系统测试、群测群防,抓紧组织县乡村各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和演练。要尽快按要求落实好人员、经费和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各项措施顺利实施。高密市也要积极争取补列到国家防总非工程措施实施计划中。

五是着力提高水库塘坝防洪能力。要着力加强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全市有注册水闸925座,其中大中型128座,绝大多数水闸经过多年运行,老化失修现象严重。“十二五”期间,要在做好已列入国家计划的10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加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病险水闸鉴定、立项争取等基础工作,切实做好大中型病险水闸的加固。同时,要适时启动小型水闸的除险加固工作。要继续抓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对已经进行除险加固但设计标准偏低的中小型水库,要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经过前期的水利普查,我市又普查出100多座小型水库。对这些小型水库,要抓紧注册,该加固的要马上加固,确保水库正常运行和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塘坝的安全整治工程,也要科学规划,适时启动。

五、着力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但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各级要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快构建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大幅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十二五”末,全市要完成70%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800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达到650万亩。

一是加快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是国家为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的“投入少、项目散、成效差”等问题采取的重大措施。已进入小农水重点县盘子的8个县市,一定要抓住政策机遇,认真编制好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建设成效。建设过程中,既要抓好渠系改造,又要注重水源建设;既要抓好工程建设,更要注重建立管护机制,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全面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水平。没有列入国家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范围的几个区,也要积极争取,尽快列入。

二是加快推进灌区改造工程。要加快实施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适时启动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抓好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彻底改善水库扬水站灌区的工程现状,充分发挥灌区效益。

三是大力推进农田节水工程建设。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各级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抓。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技术成熟、效益明显、农民接受的节水灌溉方式,水库扬水站灌区要以发展渠道防渗工程为主,机井灌区要重点发展管道输水灌溉,经济作物区要大力推广喷灌和微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四是大力推进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在平原地区要建设完善灌排体系,在山丘地区要大力开展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新打一批机井,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另外,要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测水量水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终端水价改革,建立工程管理长效机制,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工程“有人建、无人管,今年建、明年毁”的问题。

六、切实搞好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加大水生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力度。到“十二五”末,确保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6%,湿地保护率达到65%,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以上,城乡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漏斗区和海水入侵面积大幅缩小,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大力加强生态水系建设。以建设生态河流为重点,上游突出涵养水源,中游实行库河调蓄,下游建设生态湿地,重点实施河湖库和入海河口综合整治工程。依托河道、水库、湖泊等水体,加快水系造林绿化和湿地生态保护开发,大力建设多功能水利风景区。要加快推进峡山湿地、禹王湿地等生态湿地建设,突出抓好白浪河、虞河综合治理工程,实现河道治理与环境改造、安全保障、旅游开发、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是着力抓好地下水保护。地下水是我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和抗旱应急水源,必须下决心加强地下水保护和治理。要严格按照划定的地下水开采区、限采区和禁采区范围,严格监督管理,尽快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体系,严格执行地下水压采计划,切实加强回灌补源和海水入侵防治,逐步实现全市地下水采补平衡。要积极稳妥推进中心城市建成区自备井关闭工作,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和地下水超采趋势。

三是切实搞好水土保持。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市水土流失加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水土保持任重道远。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对生态地位重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依法从严控制开发建设,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要大规模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治理,重点加强南部、西南部低山丘陵区、北部滨海区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二五”期间,面上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要达到170平方公里,期末实现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四是继续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坚持“治、用、保”流域治污防污理念,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强化水环境安全监管,加快构建水环境安全防控体系。要根据河流水质状况,对23条重点河流实行分类指导、差别化监管,对暂不达标的河流,分别采取提高污染源排放标准和关、停、限、建等措施,确保按期达标,巩固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村容村貌整治,下大气力整治疏浚农村河沟,恢复泄洪、蓄水、生态功能,提升农村环境质量。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做好农村污水排放治理和垃圾收集储运处理,形成防治水污染长效机制。

七、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解决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各级各部门要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节能一样抓好节水工作,切实形成节约用水的制度体系、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氛围,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年用水总量要控制在2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到55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4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

一要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按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要求,根据全省水资源配置计划,确定全市用水总量上限和分阶段控制目标,制定实施分水方案,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确定各行业用水指标,强化节水考核管理,遏制用水浪费。要认真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继续推行“先客水、后主水,先地表、后地下,先中水、后淡水”的水资源配置原则,把水资源论证作为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和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把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关口,严格执行“六个必须”,即必须符合年度用水计划,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必须符合用水定额标准,必须通过水资源、水土保持和防洪“三项论证”,必须符合节水和污水处理“三同时”要求,必须使用符合技术标准的节水和计量设施。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水域的水质监测,健全完善覆盖全市的水资源监测网络,提高工业、生活、环境等取用水监测现代化水平,逐步强化农业用水监测,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二要健全完善水价调节机制。目前我市原水水价偏低,既没有体现出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没能有效发挥促进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也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维修管护。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按照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定额内保公平、超定额讲效率,让节约用水者得到实际利益、多耗水者付出经济代价。加快建立基本水价、超定额水价制度,对工业和服务业超定额用水累进加收水资源费,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距,促进用水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水权益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并逐步实行阶梯水价。

三要大力发展节水型经济。要根据我市水资源禀赋和水环境条件安排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工业节水潜力,加快高耗水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建设节水设施。鼓励企业加强中水回用,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服务业和城乡建设要积极运用节水技术,推广使用节水器具、节水材料,大力推行分质供水,实现优水优用、一水多用。积极培育水权转让市场,将农业节约出来的水通过有偿转让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工业和城市通过购买水权补偿农业,形成城乡统筹、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

八、着力构建水利改革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科学编制水利发展规划。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超前编制好水利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水利规划的先导引领作用和支撑保障作用。一方面要加快水利规划编制,特别是现代水网规划、蓝黄经济区建设水利发展专项规划,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土保持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按照我市水利建设项目年工作实施方案,有200多个项目需要开展前期工作,项目之多、时间之紧、任务之重,都是前所未有。要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前期工作,确保设计成果质量水平。要建立发改、财政、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移民安置、节约集约用地和生态保护等问题,加快推进一批对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力争使工程尽早建设。

二是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关键在于加大资金投入。要按照中央、省要求和相关政策规定,切实加大资金筹集和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和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确保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都有明显提高。同时,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增加专项水利资金规模。要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确保足额计提。要按规定足额筹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并全部用于水利建设。要加大水利规费征缴力度,做到应征尽征、足额征收、专款专用。二要积极争取金融对水利建设的支持。利用国家出台的金融政策,加大金融对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扩大贴息范围和规模。三要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资水利事业。鼓励符合条件的水利投融资平台进行直接、间接融资,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大力推行“民办公助”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治水兴水合力。继续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兴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要加强水利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高效。

三是推进水利体制机制创新。要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防洪排涝等涉水事务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要突出水利工程的公益性质,在确保定编定岗、足额落实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两项经费的基础上,完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彻底解决“重建轻管”问题,保障水利工程长期良性运行。要切实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所有乡镇都要尽快建立水利站,加大对乡镇水利站扶持力度,并充实专业技术人才,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积极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水利合作社、供水联合体等合作组织,选配好村级水利员,尽快建立起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要切实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配足执法力量,强化经费保障,提高装备水平,积极推行水利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密切协作,形成水利执法联动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水利执法环境。

四是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要发挥科技和信息化对水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注重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加快水利发展步伐。按照工程带水文、工程带科研的思路,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重点抓好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和水文监测、节约用水、海水淡化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核心技术的创新,全面提升水利工程、设施装备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全市水利信息化骨干网络、综合平台和数据中心,切实搞好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指挥、水网工程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农田水利建设。这项工作国务院和省已经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作出了部署,各级要按照国务院和省、市部署要求,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重点抓好农村防洪排涝集中整治。下午同志还要对有关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各级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

同志们,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提升我市水利现代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市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郝悦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