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呈现”。既然是“岭南风情画”,舞台呈现上自然少不了代表岭南文化的种种“符号”:西关大屋、西关花窗、趟拢门、麻石街、粤剧、粤语流行曲……观众在满台流淌着“粤味”的“风情”中得到了观赏的满足感,而舞美设计师秦立运的创作初衷——力图将改革开放40年的岁月沉淀融入到青砖、骑楼、麻石的质感里,希望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最大限度还原广州西关建筑的审美特征和人文风貌也水到渠成地得到了体现。这种舞美设计上的用意与此剧立意相得益彰,互生妙趣!
剧中主角林家宝的性格务实、“林记”味道的亲民质朴、舞台呈现的鲜活“粤味”,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剧名《花好月圆》相比,我更喜欢该剧原本的名字《花城小厨》。“花城小厨”,虽“小”却更符合“林记”的“现实”身份,更具“老广味”,更易吸引观众走进剧场。当然,如果条件成熟,能推出一个纯粤语版的“林记”故事,我觉得可能“粤味”会更足,戏会更好看。
总之,我认为,话剧《花好月圆》是广东省话剧院出品的“人情”味与“生活”味俱浓的一部佳作。这“味道”,我喜欢!期待花更好,月更圆,“林记”出品更醇香!(张晋琼)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