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而且,对“货拉拉”的监管,目前许多地方都比较滞后,或者监管存在盲区。前不久,一家上海媒体的记者经过调查披露,在上海,“货拉拉”等网络货运平台对加入平台的司机资质审核形同虚设,记者使用他人行驶证居然能顺利过关;还唆使非营运客车改成“全拆座”营运货车,大量社会车辆汇入平台……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应该也不同程度存在。如此混乱的“货拉拉”再变成“人拉拉”,只会给监管造成更大混乱。
“货拉拉”载客也存在安全隐患,给乘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伤害。车辆安全性能是根据不同车型、不同用途来设计生产的,在安全性能上,载人交通工具与拉货交通工具有着极大差异。比如货车除副驾驶座位可乘坐之外,其车厢内并未安装座椅,且缺少安全措施,载客的安全系数要小很多,若在货厢内拉人,很容易发生碰撞、摔伤,存在安全隐患。
总之,“货拉拉”司机因“载客比拉货划算”“不用装货卸货,跑起来也快”而喜欢载客,乘客却不能追赶打“货车”的另类时髦。乘客将“货拉拉”车辆当作网约车使用,一旦遭遇交通事故,或将陷入维权困境。当然,雨天遭遇打车难, 将“货拉拉”当网约车使用,乘客也有无奈,相同价格,谁愿意坐条件差的货车?“货拉拉”变“人拉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约车的紧俏。在对“货拉拉”出台措施强化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运营时,也要直面网约车减少而造成的运力紧张问题,比如放宽网约车准入标准,增加网约车市场供应量,以缓解日益紧张的出行需求矛盾。当市民的出行刚需得不到有效满足,“货拉拉”也就有载客的市场了。
何勇海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