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近日,一则《如何在北京拥有一条以自己命名的路》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传。文章中称,一位名叫葛宇路的学生从2013年起寻找地图上的空白路段,并贴上自制的"葛宇路"路牌。随后,高德地图等地图收录这条道路,这条本来无名的道路竟以"葛宇路"这个人名来命名。(7月12日,北京青年报)
@新京报佘宗明:说起来,这条"葛宇路"我走过几次,它挨着22院街艺术区。但我每次会友时,都说自己在苹果社区南北区之间那条路,或是"百子湾南一路"的某某店旁,"葛宇路"搁在附近以片区命名的路名群中,确实有些莫名其妙。
葛宇路本人将"葛宇路"路牌在毕业展上展出。但"葛宇路"的命名,钻的本就是规划、城市管理部门反应滞后的空子。若非有关方面命名滞后,地图导航又"采信"了,葛宇路本人的"艺术创作"又何以得逞?
时下LBS(基于位置服务)技术应用很普遍,而地名又牵涉到邮递、找路乃至落户等问题,所以对路名的编制必须及时。自2013年起涉事路段就成了无名路,对个人设立的路牌也未处理,这无疑说明无名路筛查管理不到位。而地图软件只用自主采集和大数据结合,就将"葛宇路"收录,却未跟官方备案名称比对,这也是失误。也正是由于这两方的"偷懒",共同成就这出闹剧般的行为艺术的堂皇上演。
"用自己名字命名道路",这"出名"方式像是自我检举。但指责涉事学生的"创意"没多大意义,反而可能上了其行为艺术的"套"。更该思考的是,以后能否尽量别让这类闹剧式创意寄附在行政慢作为之上,别让公共生活小角落出现管理后知后觉的"中二"情景?
@楚天都市报徐汉雄:葛宇路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期间,就曾把"葛宇路"喷在了校门口的墙上和地上,并用其他工具写在了海报栏、厕所、黑板等地方。到了北京,仍是积习不改。这种行为已脱离艺术创意的本身,属乱涂乱画了。"葛宇路"当然是违规的产物,其命名也是无效的。所谓的"葛宇路"之所以具备应用功能,只因居民生活需要路名指引,无名路的存在给"葛宇路"的命名钻了空子。"葛宇路"被收入地图软件,虽是一起偶然意外,却折射出城市道路命名滞后,跟不上居民生活的需要。
道路命名的功能在于标注方位,不但事关群众生活和交往,对邮政通信、户籍、房产管理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化的热潮中,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有路无名、一路多名、道路重名等问题较为突出。
"葛宇路"的小插曲提醒官方的道路命名机构,要及时负起应有的责任,别让居民生活陷于无名路的迷途。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难,成都、西安等地已就此制定出相关地方性法规,强调道路命名须与规划同步提交。如此,又岂会造成有路无名的困境,又岂会给"葛宇路"以机会。
@中国网孙丽娜: "葛宇路"之所以出现了公众视野,并一度成为了公认的地标,一方面源于命名者对于名子与个人关系,以及私人符号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某种趣味性的探索,正如其所想,这位名叫葛宇路的人,开始将想法付诸行动,先是在网上订了两个路标牌,分别放置路段东西两侧,同时也悬挂了禁止鸣笛标识,这种做法虽然属于行为艺术,却足可以假乱真,被某些网站收录,混淆公众的视听;另一方面源于个别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致使权威缺位,而非权威性的声音反倒因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入主为先,占据了人们的思考习惯。综上两点来看,葛宇路的出现虽然与金钱无关,却无外乎是个人意志强加于公众意志的一个典型,这与在公园里修私人建筑一样,尽管会增进公园的美感,但这种私有的性质,始终让公共利益感到压抑的道德绑架。因此,我们现在探讨"'葛宇路'是谁的路"这个问题显然有些表面,而是应探讨如何保护公共设施不被私人侵占的办法,如何扳正大众意识中这种公有"私用"的故意之为和无心之意。
"葛宇路"正属于这种"无心之意",这一点从葛宇路对于创建"葛宇路"想法的描述便可窥一斑。他认为,在这个害怕将私人符号暴露在公共领域的社会环境里,他的"反其道行之"可能会成为社会的一股清流,然而,最终结果并不如人意,甚至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想必当初若他能够预知后果,定不会草率的迈出这个社会实践的第一步。然而,事件的发展并非是个人所能掌控的。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葛宇路"从最初的个人标示,发展成为如今的"市政标示",这种事态的扩大化并不是个人为之的结果,而是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多方作用下产生的恶性结果。是以,我们在匡正个人意识的同时,还要建立建全行业机制,强化部门的责任意识,不合规的标识要及时纠正和拆除,通过鲜明的态度和果段的行为,为行业立威,为群众立规,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守住法律的底线,抬高道德的标准,为全社会培树起有章可循、有法必依的典范。
@红网袁庆峰:按照当事人的说法,葛宇路为道路命名的初衷,只是一种单纯源于对"名字和个人的关系,以及私人符号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某种趣味性思考"后的艺术设计,既非恶作剧,更没有什么歹意。而且,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还很有趣。在了解了这件事的原委后,好多网友纷纷为葛宇路本人点赞,称赞他的思维与众不同,"脑洞大开"。创新社会的形成,需要宽容的舆论氛围。而"棒杀"则往往会造成对创新思维最致命性的打击。
英国着名解剖家麦克劳德的故事,就是宽容能够极大地保护人的爱好、激发人的潜能的范例:小时的麦克劳德想看看狗的内脏到底是怎样长的,就偷偷杀了校长的狗,校长经过一番思考,并没有处罚麦克劳德,而是让他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图。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麦克劳德的好奇心转化为了探索的原动力。最终,麦克劳德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如果我们的主管部门也能有麦克劳德的校长一般的宽容,继续保留道路的命名,这无疑是对"葛宇路们"创新冲动最好的激励。
当然,最终是否能够保留"葛宇路"还取决于相关的主管部门。根据《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其实,"葛宇路"从一开始就不是以人名命名的道路,如若以名字命名,当是"葛宇路路"。而这命名如果能够得以沿用,那么,"葛宇路"也将演变成一个故事:一个大众保护艺术创作的故事,一个普通百姓填补道路命名空白的故事,一个主管部门勇于直面而不回避自己失误的故事。
主管部门如若能怀着宽广的胸襟保留"葛宇路",那么,这个故事还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轻喜剧。而若干年后,这岂不是一段美谈?
@澎湃新闻方乐迪:无论如何,"葛宇路"的存在已经暴露了市政管理部门的怠政与懒政。虽然官方介绍此条道路早已被命名为百子湾一路,但却无法解释为何长期以来没有树立铭牌,权威的地图应用上却一直是"葛宇路"。
"葛宇路"暴露了部门之间协调与联网管理瑕疵,不仅区域有三不管,职能部门亦是如此。葛宇路在介绍"葛宇路"制作过程中提到,在自己制作路牌之后,电力部门制作相关标示,这也是此前唯一的官方印记。若是路政、电力等部门能够进行联网管理,"葛宇路"电力标签是断然不会被贴上。
通过"葛宇路"我们看到,命名就像上户口,名字出现之后一系列措施才能跟上,便民服务才能开展。路段命名是城市治理的底层设计,是周边居民享受城市福祉的基础。本人就居住于无名路段附近,在享受外卖等上门服务时造成了极大困惑,只好靠一些所谓居民自发设计的暗号来定位,由此也带来了诸多不便。位于北京核心区双井尚且有如此忽视市民服务的管理盲点存在,一些边缘或交叉区域存在的各类盲点也许会更多。所以有关部门不妨学商鞅的立木求信,把"葛宇路"大方地留下来,时刻提醒着自己还有很多像"葛宇路"这样路段亟待解决,还有许多市民没有享受这个城市的福祉与服务。比如先设定一个小目标,把北京的无名路先上个"户口"。
解析: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些名字也是家长经过深思熟虑后产生的,寓意着孩子的一生,其实,道路命名也是如此,它的名字谁来起、怎么起,也不能儿戏。如果任何人都能给无名路命名,名字千差万别,究竟以哪个为准?更重要的是,相关法律法规对道路命名有明确的规范,市民不可以擅自命名。
但问题是,早在2007年这条路就诞生了,但一直没有官方名字,直到2013年葛宇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算下来也有6年的时间,而据了解,所谓"葛宇路",实则是由市规划委朝阳分局于2005年3月命名的"百子湾南一路"。也就是说,官方的名字,比"葛宇路"早了7年,那为什么长时间没有设置路牌呢?显然,不管是出于何种情况,相关部门都难辞其咎。
不得不说,"葛宇路"的存在已经暴露了市政管理部门的怠政与懒政。虽然官方介绍此条道路早已被命名为百子湾一路,但却无法解释为何长期以来没有树立铭牌,权威的地图应用上却一直是"葛宇路"。现如今,"葛宇路"的路牌已被拆除,但是,希望这个小插曲能提醒官方的道路命名机构,要及时负起应有的责任,别让居民生活陷于"无名路"的迷途中。
责编:朱诗璇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