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听了高林生老师的报告《学校素质教育三大工程》后,深深地感觉到: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又大又空、虚无飘渺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触手可及的教育实际。
高林生老师说的素质教育三大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是“五个好”,即:扫好地、做好操、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也许,这让许多专家、甚至普通的老师看来都不算是什么工程,不就是扫个地、做个操、读个书、写个字、唱个歌吗?哪个学校没有这样做过呢?然而,如果仔细想一想,他们把“五个好”作为基础工程自有他们的道理。
多数人提起素质教育,要么把它看成是唱歌、跳舞、书法、弹琴等,要么看成是虚无的、飘渺的、不可琢磨的理论,以致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多年了,现在已经写进《教育法》,但它的推进依然艰辛。高教师提出的“五个好”,首先是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扫好地就能搞好卫生、就会在道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操就能锻炼好身体、养成健康的习惯,读好书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他们的文化功底,写好字就会养成细心、审美的品质,唱好歌当然能给孩子一生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幸福。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五个好”其实也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做不好这些,学校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教育。
虽然这“五个好”看起来是个小儿科,似乎是任何学校、任何人都可以做好的,但是真的要认真地做下去、做出点效果还真有些不容易,这里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把“五个好”做好,一天可以,两天仍然可以,一周做好容易,两周做好也容易,如果像他们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那就难多了。想一下,我们的学校当中,那个学校没有扫地、没有做操、没有读书、没有写字、没有唱歌?但又有那个学校做得那么认真、那么扎实、那么持之以恒?而且结果又是这么显著呢?
素质教育提出十多年来,各地都有自己的“成功”的做法,也创造了不少新的名词,但我们热衷的不是实实在在地在做些什么事、做多少事、做多少有效的事,而是刮风、吹风、跟风,有的专家出门参观两天,学到一个名词,就开始在大报小刊、大会小场里鼓吹,某些校长就开始在自己的学校里实践,风风火火,热火朝天;没过多久,又听说有新的理论出现,就带领班子成员、骨干教师等一帮人,又是考察又是学习,没多长时间,学校就会掀起新的一轮改革高潮;如果某领导在某会上宣传或推广某地的经验,随时就会有人附和,说这些经验太有价值了、太有可操作性了、太符合新课改的思想了、太适合本地的实际了,并且马上就会在自己的学校开动员会、推进会,进而是现场会、展示会、总结会。就像某校的经典诵读一样,学校某些领导前两天还不知道什么是经典,过了两天学校就“经典诵读、美文吟诵”展示了,而且还是日日诵、周周比、月月赛。如此反复下去,学校里除了刮了几场大大小小的旋风、挂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铜牌、抄了一堆又一堆的档案外,只留下了领导的浮躁、老师的怨言、学生的荒废、家长的无奈。
教育的原意其实也是素质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社会活动。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从一个字母、一个数字、一个动作、一个行动开始的,这些点点滴滴的东西做好了,便也形成了一种品质、一种性格、一种习惯,最后得到了人的生命的成长、人生意义的实现。
以现在的眼光看来,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习惯,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基本的能力与技能。素质教育不是口号,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东西,就是这些小细节、小动作,如果真的能把这些细节、这些小东西做好,恐怕离素质的提高就不远了。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