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走进校本教研之四 构建校本教研的制度体系
<一>原则和要求.校本教研要落实既要靠思想上认识发动,也要靠必须的制度规范和保障.
1校本教研制度构建必须体现以教师为本,要从行动要求保障措施等方面着手,努力为教师的行动研究指明方向,创设空间,搭建平台.是否以教师为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a问题是不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b教师是不是直接参与研究.c是不是以改进教师行为为中心.
2校本教研制度构建不在于卡教师,而在于指导服务与保障,制度要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和保障性,凡出台制度一定要经过教师讨论通过,重建改造都要从学校教研发展出发,不求全、不求大。可以先从构建某一方面具体制度入手,逐步健全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3校本教研制度构建将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的确立,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如果学校还是那所学校,还是老一套,改革无从谈起。建立新制度要避免以往制度管理中的缺陷,从过于量化细化和注重数据的管理中解脱出来,走出制度化的沼泽,抛弃以追求时效和声誉为目的的急功近利式的研究。
<二>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
1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人常说搞好搞不好、关键看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
a建立学校领导教研制度。1学校领导成员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要包学科课题,听课评课,参加活动,指导教研,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校长要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管理。3要整合所有教师的力量,使学校具有研究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
b 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教导主任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负责人,要协同学校制定好教学研究常规制度,对活动计划、时间、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具体检查落实,保证效果.
c 建立教研组管理制度。科学设置教研组,建立校际教研协作组,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要求,建立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
2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研究制度的根本,使教师研究具有合法性,使其真正成为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服务。
a理论学习制度。教师的学习态度效果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迫于完成任务的学习。2为了生存或考核(学历进修)3读书思考探究成为习惯,学习是一种生活。4学习视为享受(我学习因为我快乐)3、4如果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研究也便进入一种自觉状态。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目的是要构建一种机制,营造一种氛围,使教师从1、2——3、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
b教学反思制度。只有对行为观念经常反思才能得到较快发展,建立制度使反思制度化。1学习理论及他人经验后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2上课之余写教后感反思课堂得失。3考试之余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建立反思制度,督促教师反思,一开始教师可能不自觉反思,随着观念的更新,行为的改善,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受益,反思便会成为习惯。
c备课上课常规制度。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建立配套制度使教师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制度都有,关键要修订完善。1赋予教师主动权,只有有了自主权,教师才不会模仿,才会有主见。2降低管理刚性,增强弹性和开放性。
3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研究主要是教学研究,不一定产生什么新理论,是为了改善师生行为,不在于渴望新观点产生,但要深入研究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确立课题进行研究。学校要制定课题规划、立项、开题、研究、过程管理、解题验收、挡案管理等内容在内的管理制度,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改关注科研论文、科研课题为关注教师教研活动是否解决实际问题。
4学校内部教研交流制度。为教师同伴互助牵线搭桥,为教师合作提供平台。
a 集体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明确参与人员的权力和责任。
b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对主备教师和参与人员提出相应要求,对集体备课成果应用作出必要的规定。
c教师帮带制度。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老带青、结对子等活动,规定帮带双方的义务和责任。
d听评课制度。充分发挥听评课的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按新课改要求,明确节数,记录要求,评课要求等。
e公开课展示制度。明确展示的内容、对象、要求等规定,激发教师专业发展,避免变相评价手段或背离教师专业发展的展示活动。
f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广泛开展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定时间、内容、活动要求,让教师带着问题反思而来,带着感悟与启发而归。
5学校内部教研服务制度。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
a建立教师教研支持制度。1定期聘请专业人员举办讲座、报告或座谈。2争取专业人员来校调研、示范、现场指导。
b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内容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形式多样化,如参与式(相互交流)、实战式(一边教学,一边研讨)
c建立民主教学和教研制度。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对有利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建议要认真分析,积极采纳2鼓励教师在教学或研究中讲真话,主动参与,允许标新立异。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不同思想,一个人说了大家都说好,这不是学校的幸运,而是一种灾难。
6学校内部教科研的评价与奖励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是促进学校,教师教学研究的制度,是否促进课改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唯一标准,要建立有效的导向和激励机制。
a教师校本教研评价制度。要确立以校为本的教研观念,对教师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参与活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规范教师行为。
b教师评价制度。把校本教研纳入教师评价重要内容,考核的指标体系应调整,淡化结果,强化过程,促进课改,发挥导向作用。
c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评价要素注重考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评教和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做到六看:11目标是否全面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教学中是否实现。2学习环境创设和教学内容处理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教学目标凸现、重点突出、容量适当、手段恰当、注重三维目标。3组织教学是否恰当,及时调控形成互动,是否重视分内指导,分内教学,效果如何。4学生活动是否能够参与广泛、深入,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有效。5教师素质、基本功、教学态度是否真诚、热情自然,语言质朴风趣。6教学创新,观念是否更新,教学活动是否具有特色。
d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确立崇尚研究,鼓励冒尖的激励机制,肯定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设立论文发表、课件制作、研究成果等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总之,当前校本教研存在时间、经费、技术、评价、资料等诸方面困难,只要我们以抓校本教研和队伍建设为主要途径,群策群力,一定能扫除障碍,走出误区,让学校教师在改革教研的行动中茁壮成长。
责编:杨粟梅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