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传统的教师评语始终沿袭着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先优点后缺点,干瘪乏味,千人一面的固定模式。如“该 生思想进步,学习努力,上课专心听讲……”等等。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们的评语则是:“该生 学习观念淡薄,纪律较差,上课爱搞小动作”等。近年来,一种“温馨式”评语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
温馨评语的基本特点为“肯定”加“提示”。即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上肯定,鼓励他们纠正不足 ,扬长避短,尽量缩小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不仅用头脑了解文字中的逻辑意义,而且用心灵来领悟教师 的爱,从而在教师“温馨”评语的阵阵芬芳中萌发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热情,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效果,得 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天津市某中学教师给一位学生的评语是这样写的:“精彩的小 品让大家掌声阵阵,可生活不是演小品,演坏了可以重来。埋下头来,才有无愧的人生。男子汉不放空炮。初 步的成功满足了吗?相信你会演好人生舞台上的角色,老师等着为你鼓掌!”有的评语写道:“眼神中透露出 的是懂事和好女孩的贤慧,跑道上展示出的是坚定与成功的风采。以这样的精神风貌在人生跑道上一样能奔向 成功。小小的挫折算什么?走过去,前面天更蓝,路更宽。”还有的评语是:“国旗下讲话,你在两千师生面 前展示了自己,也展示了我们这个集体。‘第一’难得永远,好成绩永远力争。‘敢’字当头,是成功的宝贵 条件。如果再敢于让谦让和宽容在自己心中成长,敢于把他人放在心中更重要的位置,你会看到更完美的成功 在向你招手。”对于所谓的“坏孩子”,有的教师写道:“你不是‘坏孩子’,绝不是,在老师眼里没有一个 坏学生,你只是需要改的毛病多一些。你是个好孩子,因为你在努力拿‘大我’战胜‘小我’。大家的掌声告 诉你:跟自己比,你是进步最大的。你也知道,跟别人比,你的差距还挺大。只要把决心化为行动,肯定能追 上大家前进的步伐。敢吗,好孩子!”对于一位爱玩游戏机满以为会被老师批评的学生,一位老师写道:“聪 慧的你曾赢得那么多赞誉,但中途却暂时迷失了自己,老师猜想你并不想平庸度日,你本来就不是一个平庸的 孩子。新的一学期又将如期而至,你心中可有重新开始的打算?”
调查结果显示,各地学生普遍欢迎这种个性化、情感化的评语。他们说,这样的评语是激励他们前进的动 力,每看到一次教师的评语,就如同给自己加了油,劲头更足了。许多学生家长也反映,过去有些教师评语又 冷又硬,看完后第一个念头是责问孩子,甚至想揍孩子一顿,现在则是首先想夸奖一下孩子,并想办法如何帮 助孩子尽快改正缺点。新式评语有激励,有期待,令家长心服口服。有位家长针对教师的评语对孩子说:“你 天真、单纯,学习上知努力,但欠勤奋刻苦。你已经跌跌撞撞地度过了9年的学习生涯,现在已走到人生的岔道 口, 在此你欲往何处?……我觉得老师在百忙之中写的评语非常好,希望你牢记老师的教诲,要始终如一,不 能懈怠,正确地把握一切。奋战4个月, 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之情,争取学有所成,报效 祖国。”(注:《班主任的春风教育》,《中国青年报》1999年3月3日。)
这种“温馨式”评语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思考:一方面,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最全面,其言传身教对中 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巨大,班主任评语的改革会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 面发展;另一方面,这种“温馨式”评语的背后潜藏着师生由“我——它”向“我——你”关系的转化,意味 着中国传统的师生观念正在发生转变。
温馨评语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广泛而良好的反响呢?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温馨评语体现了布贝尔提出的“我— —你”关系的交往精神。奥地利哲学家布贝尔(Martin Buber)认为,人与外部世界有两种性质绝然不同的关 系。一种是客观的关系,其特征是“我与它”。在这种关系中,个人以纯粹客观的方式看待外部的东西,把它 看作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加以利用和操纵的物。另一类是看待他人的“我与你”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每一 个人都具有他自己的内在的意义世界。如果我们把人与人之间的“我与你”的关系当作人与物之间的“我与它 ”的关系来对待,那么人性就将毁灭。
“我与你”关系的特点是发自两个人内心的友谊,它需要的是热情和理解,至于相识时间的长短、名誉、 地位、财富等,与此都不相干。如果两个人认为相互之间值得信任,那么相互之间就能彼此了解。在这种关系 中,除了相互之间的认可和爱之外,不掺杂任何目的,丝毫也不存在利用和被利用、控制和被控制的问题。我 与你两者都是主体,他们相互同情、相互信任、相互理解。
人与人之间相互“对话”,是“我和你”的关系,而不是彼此把对方看作一件东西那样“我和它”的关系 。“我和你”的关系是两个人纯粹作为“人”的相遇,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在这一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 间是消除压迫、和谐自由的相互共处。“我与它”的关系则不同,“它”指事物、对象,“我”是主体。“我 ——它”关系意味着主体对事物、对象的分析、解剖和评价。具体到教师评语中就是:教师将学生行为、学习 状况、性格等作为分析、批判的对象,教师作为主体居高临下,如同一个冷面的裁判或检察官。事实上,当教 师把学生当成某种对象、某种东西,而让自己充当主体时,那种企图获得的主体感就随即化成一厢情愿的幻觉 。在把学生当成东西时就注定了教师自己也被学生当成了东西,即使成功地使学生服从自己,学生仍然把“我 ”(教师)看成是东西。这种状况表现在传统评语中,学生要么对教师的评价难以接受,要么当作耳边风,不 理不睬。因此,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我——你”关系,一种纯粹的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关系。通过对话在师生 之间建立起“信任感”,帮助学生选择道路,并激发他们在行为和态度上勇于进取和承担责任。
教师的温馨评语恰恰起到了有益于师生情感交流、增强相互信任的作用,对话和交流对于实现教育目的至 关重要。拿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知之尚少,教师应该通过对话与交流向学生提供使其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发展的 知识和方法,这才是教育的力量所在。学生本身不成熟的特点和教育的性质还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具 有与一般的对话、交流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具有两重性,即既有“向师性”,又有“独立性”。学 生一方面希望受到教师的教育,得到教师的关注,这决定其具有向师性;另一方面学生都有一定的独立学习和 活动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独立倾向和要求,这决定其具有独立性。要使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不至演变成“我 与它”的关系,就要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师生之间要有信任感。相互之间的信任是师生之间对话的基础。那些具有独立品格的学生往往不愿 意听任自己被人教育。而且,如果有人告诉他关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问题乃是早已确定的真理,他们也会 对抗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对话就无法进行。这时,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 的整个人产生真实的影响。教师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品格,他自己无须是道德天才,但却必须是一个完全生气勃 勃的人,是一个能与自己的学生(同伴)坦率交谈的人。当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导就不 会反感。也只有在师生互相信任的情况下,才可能有真正的对话和交流。
其次,要妥善处理师生间的冲突。布贝尔认为,“师生之间的冲突是对教育者的考验。教育者必须面对这 种冲突,不论这种冲突会怎样变化,他必须设法排除冲突而进入生活。我必须补充一句,进入一种生活,其中 不仅有继续不动摇的信任,甚至这种信任更加神秘地增加着。”(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 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05页。 )这就是说,教师 对于种种冲突只要能在一种健康气氛中加以解决,那么冲突的结果就不纯粹是消极的,而是具有教育价值。信 任意味着打破师生双方的限制,摧毁束缚学生心灵的枷锁,使对话在两个平等的人之间进行。教师应该坦诚地 面对师生间的冲突。“由于征服人心的胜利不是容易取得的,如果教师不能征服他所面临的这个执拗的人心, 他就必须寻求爱的言辞,只有这种爱的言辞才能有助于摆脱这种艰难的困境”。(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03页。)
教师如果能正确地处理好以上两方面关系,就必然地对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影响。以教师的温馨评语的特 点而言,它就很好地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和教师用爱的语言化解矛盾冲突的魅力。它与以往那种主观性 评价不同,主观性评价使教师高居于学生之上,以自己的主观认识和已有的框框去评价学生的言行,如“我看 你一定……”、“我认为你就是……”等等。这种评价稍有偏差,马上会拉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温馨评语 则属于移情性评价,它是教师以同情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以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来评价,如“你当时想到……, 所以…,对吗?”等等。这种以“我——你”关系为基础的移情式评价会使学生觉得教师理解和尊重自己,态 度是诚恳的,动机是善意的,无形中密切了师生间的关系。
当然,教师这种“我——你”式评价,并不表明师生界线完全消失。它只是表明教师在设身处地使自己的 情绪和理智处于学生的地位;它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身份,只是情感上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理解,意味着教师对 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这就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的“移情状态”。(注:方展画著:《罗杰 斯:“学生中心”教学理论述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4—25页。)因此,我们突出教师温馨评语 特殊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不是指教师中那些无原则、无条件的“为温馨而温馨”的评语,这种评语实质上是一 种华而不实的谀语。教师的温馨评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一举一动的细致观察和全面分析,它要求从学生的学 习、生活小事出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求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又要看到他们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同时, 还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体贴入微的爱心细语。因而,在教师温馨评语的写作中,尽管学生不在场,但 他的用词、他的语调、他的称谓,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学生就在眼前。学生从评语中不是聆听教 诲,而是感受到自己的过去,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力量的催促,像是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在身边,知道他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教师的温馨评语,对教师而言表达了学生不在场的“在场”感;对学生而言,表达了不是“教 师”而是“朋友”的“在场”感。因而,教师的温馨评语是一种“我——你”关系的移情性评语。移情是一座 桥梁,它能将两个人(教师和学生)的目的、看法和情感连接起来,并且使他们在教育情景中相遇时构成一个 统一体。由于教师的移情作用并不是将两个人的情感或看法持久地归并成一种,因而教师的温馨评语一方面并 没有放弃教师的“评”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与传统僵化教条式的评语有别,它是一种“我——你”式的含情的 亲切交谈。
“我——你”关系的温馨评语为什么在此时兴起,并开始引起教育界、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如前所述,温 馨评语的出现表达着一种人际关系性质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师生间不平等关系转向现代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 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社会关系转变的反映。从宏观角度看,师生关系包含在整个社会关系的体系中,一定 时期中的师生关系,总要受到当时社会的制约和价值观的影响。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阶段, 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特点就是自由、平等、民主、相互尊重。教育作为现代观念的重要传播途径,自然就将其 带进课堂,渗入学生的生活。加之,中国特殊的人口政策使许多家庭更加关爱自己的孩子,小孩本人也越来越 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传统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式的批评或评价越来越不适应学生的现状,那些持传统观念和方 式的教师感到学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把握。一种要求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教育和生活方式正在我们的 社会中兴起,温馨评语恰恰顺应了这种社会关系的转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育民主化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向,其中最主要的 就是强调师生关系的民主,即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建立平等的“我——你”人格关系和伦理关系。学生有必要意 识到他们的地位、权利和愿望,权威式的教学形式必须让位于以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标志的师生关 系。“我——你”关系是一切友谊和责任的基础,恰当地理解“我——你”关系是达成各种美好人际关系的前 提。因此,我们必须在教育中鼓励各种思想自由交流,促进师生间自由讨论及“我——你”平等、民主关系的 建立,而教师温馨评语正是“我——你”关系中绽放的奇葩!
责编:杨粟梅
上一篇:课堂乃快乐之地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