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学生课前收集连续四年的年历,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自由结合分工。]
片段一
(放录像:播放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一刻,全国各地人民激动万分的情景。)
师:看到这个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看完这段录像,我非常激动,因为北京申奥成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
生:我也非常高兴,因为奥运会要在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举办。
师:想一想,这激动人心、令人难忘的时刻发生在哪一天?
生:好像是2001年7月吧。
生:我也记得是刚放暑假。
师:对,这一天是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夜晚10时,由当时的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布,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办。当时场内场外的所有中国人都沸腾了,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悦,有的高声叫起来,有的跳起来,多么激动人心呀!
师:你知道记录这一神圣时刻,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吗?
生:有年、月、日、时。
师:对。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生:我知道一年有12个月。
生:我知道有一首歌唱道“一年有365个日出,我送你365个祝福……”(该生说着唱了起来),就是说的一年有365天。
生:我还知道,一年12个月中有的月大,有的月小。月大的有31天,月小的有30天。
说明一
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北京申办奥运会这一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引发学生争相表述有关“年、月、日”知识的欲望和激情,唤醒学生已储备的知识经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学实践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真谛。
片断二
根据学生汇报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板书,如:
1年12个月 有的月大 31天 有的月小 30天
师:为了方便人们的学习、生活,每年商家都要发行各种各样的年历(课件展示各种年历:日历表、日历本、挂历、台历等),你们小组准备的是哪几年的年历?
学生有的组准备的是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的日历表,有的组准备的是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的挂历。
师:很好!继北京申奥功后,上海申办世博会又取得成功,全国人民都在期盼着2008年和2010年的到来。各大商家为了抢占市场,一般要提前设计出2008年和2010年的年历。我们来试试能否把2008年或2010年年历卡提前设计出来,大家有没有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这是一张空白卡(见上图),请你设计出2008年1月份的日历。在设计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随时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生:老师,我现在就有一个问题。2008年11日是从星期一开始对着往下写呢,还是……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意见呢?
生:我们组的意见不一致。因为我们从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这四张旧年历卡上看,1月1日那一天所对的星期几是不一样的。1998年的1月1日是对着期四,1999年的1月1日对着星期五,2000年的1月1日是对着星期六,2001年的1月1日是对着星期一。所以我们不敢确定2008年的1月1日应该对着星期几。
师:你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很重要,其实运用数学知识是可以推算的,有兴趣的同课后可以深入探究。我先告诉你们2008年1月1日是星期二,根据这个资料,你们可以设计了吗?
(每组的同学相互之间分工协作,积极探索,有的在画表格,有的在查阅旧年历,有的在争论着,一会紧锁眉头沉思,一会露出开心的容。)
生:老师,我们遇到了一个问,就是2008年1月,应该写多少天呢?
师:这个问题其他组是否已经解决?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生:我们组是这样想的,2008年1月应该写31天。因为我们从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这连续四年的年历卡上观察发现,每年的1月都是31天,所以我们认为2008年的1月也是31天。
生:我来补充。我们通过老师给的资料,知道2008年1月1日是星期二,我们就从星期二开始写出1、2、3、4……一直写到31天,就是2008年1月份的日历了。
师:说得很好。回想一下,你们在制作1月份的日历时,都用了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生:遇到问题讨论研究。
生:查找资料。
生:对照旧年历卡思考。
生:不能确定的问题及时提出来。
生:小组之间分工协作……
师:接下来同学们要发挥各组的学习优势,制作出2008年2月份的日历,然后交流汇报。
生:我们是这样制作的。根据1月份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四,2月1日就是星期五,对着星期五往后写出1、2、3、……一直写到28,就是二月份的日期了。
师:这么说你们二月份写了28天,是怎样想的?
生:我们从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这四张年历上发现有3张年历上的二月份是28天,只有一张2000年的年历上是29天,所以我们选择以出现次数多的为准,把2008年的二月确定为28天。
师:其他组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们组与他们组的意见不一样。我们在制作时,发现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这四年的年历中有3年的二月是28天,一年的二月是29天,不敢确定2008年的二月到底是28天还是29天,我们就翻看了课本,找到一段话: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通常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根据这段话,我们又讨论了2008年到底是平年还是闰年的问题,我们用2008去除以4,正好是4的倍数,说明2008年是闰年。所以我们就把二月份制作成29天。
师:你们组很会学习,不仅会动脑思考,而且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动手查资料,值得大家学习。请大家把这段话读一读(课本第82页)。
师:从这段话里,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年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生:我明白了平年的二月是28天,闰年的二月是29天。(教师板书)
生:我还知道怎样判断平年,怎样判断闰年。用年份除以4,看是否是4的倍数,如果是就说明这一年是闰年;如果不是4的倍数,就说明这一年是平年。比如:我用1999去除以4,得499还余3,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是平年,平年的二月就是28天。从年历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师:你补充得很好。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某一年是不是闰年,但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闰年产生的原因以及“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
师:接下来,请大家把2008年的3月至12月的日历制作完整。制完后谈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组在制作时,从旧年历上发现了:三月份是31天,四月份是30天,五月份是31天,六月份是30天,七月份是31天,八月份是31天,九月份是30天,十月份是31天,十一月份是30天,十二月份是31天。我们就按这些天数,依次写出了2008年3月至12月的日历。
生:我们发现一年12个月中,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都是31天,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都是30天。
生:我们把2008年从一月到十二月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得出这一年是366天,而2008年是闰年,这说明闰年是366天。
师:前面在歌中唱到的“一年有365个日出……”这里的365日指的是……
生:是平年。因为只有平年的二月比闰年的二月少一天,其他几个月的天数都一样,闰年是366天,平年就是365天。
……
说明二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一、探究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身需求
对于本节“年、月、日”的认识,由于学生从生活经历和课外书籍中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所以与其让他们只是对着旧年历去观察、去发现,还不如让他们先把已有的知识运用起来,设计制作2008年的日历,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验新的知识点,将已有的旧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融合。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开展恰当合理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为完成一定任务而进行设想、预见、磋商、探究、讨论、辩解,思维发生碰撞,由此养成一种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而学生在具体的设计制作中会有目的地去查寻每个月的天数,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是否二月都是28天等关键性的问题。探究成了他们自身的一种需求,学习才是高效、有益的。
二、问题的解决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参与设计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和表现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学生在经历设计制作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诸多问题,有的通过小组讨论研究解决,有的查找资料,对照资料思考、争论,有的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独到的见解。处处体现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从中学会了一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