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博士真的不适合到国网企业单位,甚至经研院。大材小用,真的,现在分工越来越细化,国网也是和许多外部的科研单位合作。如果你是加入这个行业,建议电科院之类的纯科研单位要好的多。
谈谈为何电科院和经研院不招应届生:“电科院”和“经研院”的功能定位,
其实电科院和经研院的功能定位不是管理机构,而是业务支撑机构。这些机构设立的初衷在于八个字,“专业对口、有效支撑”。支撑什么?笼统回答:支撑省公司生产运行、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管理工作。
作为一名在国网地市单位工作的员工,真的觉得省级单位或者省直属单位不应该直接招聘硕士或者博士。
原因一:不了解基层情况。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长理职培国家电网培训中心把它排在第一的理由。工作就在地市单位,专业水平不差,但是有时候县级单位问到某些具体情况按照制度文件应该怎么处理的时候,真的是一脸懵逼。制度文件制定是真的好,为了公司的发展和管理的规范 但实际情况远比制度复杂的多。
原因二:不利于个人成长。但凡想在这个行业有番作为的同志,真的应该先在基层锻炼至少三年,深刻的了解所在行业最基础的现状。才能够让你明白在哪些地方能够提高,能够出成绩。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从资格审核到参加笔试和面试,都有着非常严厉的规章制度,是一个绝对公平的公开招聘考试。
电资格审核由各网省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按照该公司统一招聘规程进行筛选。
国家电网公司对招聘人员筛选工作也有着很专业的监督保障,让任何不公平的事儿统统消失。
考即使你是电力职工的子女,只要没有公司要求的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也一定会被筛选下去。
身份证、准考证是进入考场的第一道门槛,任何一处信息不一致都无法进入考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金属探测器更是防止作弊的又一道法宝,在严厉的监督管理下,想要找人替考、携带作弊器材基本没可能。
有人说“想作弊可以买通监考人员”,
国家电网考试过程中的监考人员都是由总公司在各地市公司随机抽取的单位职工,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对监考人员会采取全封闭管理,任何通信设备都会被公司统一管理。
监考过程中更是严上加严,一个偌大的考场内一般只会安排 40人左右。
考场中的摄像头更是处处皆是,让你的隐私完全暴露在大庭广众下,想作弊,呵呵呵....
个人了解,地域因素明显,仅供参考…
家族式目前不明显了,虽然对职工子女是有照顾的、但是自身也要符合门槛,现状就是门槛越来越高。照顾多少就看父辈关系了,有的就是给个三方,有的嘛 在你入职前人家就在局里帮忙了。
前面答案里有个说的很好,现在系统中学校因素越来越明显,
比如我去别的单位和其他公司经常碰到各种学长…
近些年的情况来看,浙大、华电、华科占比超过一半,其他的诸如重大、武大、清华、三峡、长沙理工、南工程也都是热门院校,自己的能力固然重要,有学长们的提携也是锦上添花不是。
任何老牌企业这种文化延续都是必然存在的,应该用一种客观的、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它,存在的总是有道理的。
自己是毫无背景的国网职工,我毕业于华电,当初也是通过国家电网统一招聘考试进来的,人事关系都是经过国网总部审核的。我们这一批进电网的,子弟占30%吧,也都是考进来的。
但是不可否认,电网里的人际关系确实盘杂交错,由于电网环境相对封闭,工作性质稳定,配偶是同单位的比较多见,而且以前国企还有子女顶替父母工作一说,久而久之,大家都沾亲带故了。
但是,也不能说仅电网是这样。无论在哪里,子女都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看世界,父辈积累下的社会资源,很大程度就是子女的起点。
打个比方,父母开公司,子女长大成人后创业,那么肯定比父母不是生意人的子女们要容易些,毕竟相同的路父辈已经走过,有哪些坑人家也更懂。当然,电网是国家资产,不能完全等同。
对于子弟而言,电网的工作也是他们职业的一份选择,现在也需要通过统一招聘考试才能获得这份工作,只是他们父母会较早的时候为他们谋划而已。何况现在电网的性质是企业,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稳固,为盘活人力资源,我单位前年就开始绩效实行落地并强制降岗待岗甚至解除劳动合同了。
以平常心去看待,如果期望单凭个人努力就能超越三代人的积累,在哪里都是不容易实现的事情,开句玩笑,有这个志向与勇气,可能也看不上电网这样按部就班、毫无波澜的生活。
电网也许现在并不是百分百做到公平,但至少,它正在路上努力,也许不久的将来,大家都能觉得,它真的是一个很平常很平常的企业,它所发生的事,也都是很平常很平常的事。
同办公室11个人,电网子弟2个,非电网子弟9个。配偶是电网的比较多,5个。
从入口看,国家电网招人没有什么弄虚作假的空间。
但国家电网新入职员工,电网子弟还是占很大比例。
纠其原因,父母都认为国家电网工作稳定,在退休前有人脉照顾,所以希望孩子入职电网。
于是乎,家长从孩子高中文理分科、大学选专业前就开始做计划了。从孩子来看,回归电网的动力也比其它人要大得多、用心得多。准备5-6年的人,和准备0.5-1年左右的人竞争,当然是子弟胜面大。
入职后的短期看,起步阶段电网子弟有优势,因为有人脉啊。长远看,还是本身能力素质相对优秀的成长快,这与是不是子弟无关,身边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所以总体看,国家电网不是家族式的。家族在电网的影响力,必须承认肯定是有,但没有那么大,不会对普通人的成长产生影响。
随着国网统一招聘考试这几年的实施,国家电网的招聘越来越公平。
很多没有关系的寒门也可以凭借出色的成绩进入待遇好的公司。
而很多关系户确因为成绩而被拒之门外。
所以说,其家族式这种特征在逐渐淡化。
但是慢慢的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我觉得想类似古代官场的分朋树党。
同学,师生,亲友等种种关系都被利用在职场上。职位的晋升,甚至技师、工程师之类的考核,都被各种各样的关系所腐蚀浸透。
这种现象在经济不发达的省份、、地市公司、县公司特别严重。
所以我认为年轻人在选择的时候要谨慎。有些地方的公司权力被牢牢地被一群人掌握。这些人仿佛围成了一个圈子,圈子里面是权力。外人想要进去这个圈子是很难很难的。
如果你仅仅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高大的背景加持,没有耀眼的光环加身,国网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是鼓吹计算机,鼓吹私企,甚至一部分人鼓吹资本家,但是私企真的好么?
私企永远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别看很多人炫耀自己税前多少K收入,绝大多数的他们敢生病么?
本人大学同学曾经也跟我一样是一名普通国网职工,但是他工作之后对国网的情况不甚满意,
辞职去了一家设计院,实现了工资收入的翻倍,
也终于每天都过得充实,几乎永远在加班,
我很欣赏我同学的选择。
前段时间,同学不幸罹患癌症,如果在国网是可以请病假的,同时会正常发放工资,同事绝大多数费用都可以报销。可惜,我同学所在公司仅仅最低生活补助,而且生病之后公司老板并没有给予他帮助,而只是劝他早日离职。老板做的有错么?
出于人道的确大错特错,但是资本家雇佣你就是为了替自己挣钱的,你病了已经没有了
作为国家电网的员工,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自己都有些踌躇,
作为入职7年的我,跌跌撞撞全是半个干部吧,做配网的时候,风里来雨里去,
干党建的时候,报告时常熬到凌晨,到哪个部门都觉得自己是最忙的一个,
渐渐才后知后觉,荣誉拿多了在别人眼里会嫉妒,
能力越大,你会发现你需要干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责任和担当你都有的时候,错误也会悄然而至。
必须承认我自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且想把事干成干好的人,会问这样的问题,
我觉得你我应该是同样的人,不得不说国家电网是个人情社会,能力和情商都高才能让你平步青云,
当然必要因素是你的情商和背景匹配,这么多年的工作,有时一个人坐在车里觉得自己很傻,在这样一个诺大的体制里,
即使你再优秀再出众也只有少数人能看到,领导的一个细节不认可,说不定你就能成为全公司的笑柄。如果你是一个自我感觉优秀的人,带着能干的光环,带着高的情商,
我觉得国网的瓶颈和障碍太多,不适合你,深入其中,你会发现也许某一天你的优质会成为你累,你苦,你委屈的理由,优秀的私企可能对应着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你的努力换来的不只是所谓的人情加分,不只是所谓的绩效积分,你换来的是人才价值的认可,是一种社会价值,条条框框少了,优秀的人自然会一飞冲天
要论工作多样性,私企反而不如电网企业,但私企胜在思想更开放,环境更年轻,制度束缚更小。
电网是个稳妥的选择,但电网也可以加班加点的奋斗,也可以奋斗得到别人的认可,区别在于电网薪水下限高而上限低,私企上限比较高。
在当年的自己懵懂的时候,对行业对自己不够了解的时候,选择电网总归不会错太多。
但请记住一点,进了电网,也要有私企的思维,要开放要创新,要有冲劲,随着电改的深入将来电力市场一定越来越开放,
要真正学到技术更要看懂这个行业,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不排除跳槽的可能,不管在什么企业个人修养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人生岔路太多,选对选错都是平常事。
人总是在绕弯路中才会成长。
不要怕选错,眼前的自己和身后的影子都是你,不管怎么选择只要还在积极向上,人这一辈子就不会后悔了。
在基层一线,看问题不像一些同行能看那么高那么远,谈问题可能比较偏颇。
最重要的,影响安全的,首当其冲就是一线队伍的结构性缺员。改革改到基层,多少变了味儿,看了楼上的回答,关系户混个一两年然后去机关或闲岗原来是常态。
我们这儿基本就几个老杆子顶着,下面的人是年年换。
三集五大之前还好,换归换,起码数够,这一改革,定员定岗,占人头的又不下来,数都不够了。这玩意儿既不人道(调休不好调,加班不好安排,带薪休假更是个笑话),更影响安全。
其次是职业发展,这一改革,像我这种没啥能量的,不管纵向还是横向,基本都堵死了,这个实在太太太伤人了。公司的一些向一线倾斜的政策,对于我们二级单位的二级单位,标准又太高,看得见,摸不着。真的是非常的迷茫。
国网公司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给省级以下的权限太少,过于集权,既不符合现场实际,效率低,而且影响队伍的士气。
另外公司的现状大家心里都有数,一个人干活养了几个人都有谱,想让人扎根一线,那么向一线倾斜的政策就实际点,直接把一线的岗级提起来,把行政岗和管理岗的岗级降下去,那样一线的生产骨干才愿意留下来,才有更多的话语权。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