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30年代的中国歌剧
作品有《洪波曲》(任光作曲),《农村曲》(向隅等作曲),《郑成功》(郑志声作曲),《荆轲》(陈田鹤作曲),《军民进行曲》(冼星海),《天鹅》(邱望湘),《上海之歌》(张昊作曲),《秋子》(黄源洛作曲),《大地之歌》(钱仁康作曲),《观音》,《孟姜女》,《杨贵妃暮景》(均俄国阿隆•阿普夏•洛穆夫作曲),《白毛女》(马可、张鲁等作曲),《赤叶河》(高斤云、梁寒光等作曲)等。
这些歌剧的音乐在吸收西洋歌剧特色来探索中国歌剧创作道路方面,在用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反映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和斗争方面,在吸收我国名族民间音乐方面都做出了一定探索。
5、秧歌、新秧歌运动、秧歌剧
秧歌也叫“社火”, 是流传在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歌舞,在民间喜庆节日时演出,俗称“闹秧歌”。秧歌有“过街”、“大场”、“小场”之分。
过街秧歌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其表演随着音乐的变化而作出一些简单舞蹈和队形变化;大场秧歌是在秧歌表演的开场和结束时表演的集体舞蹈;小场秧歌则是在大场秧歌打开场子之后,表演者在表演场地中表演一些带有情节的歌舞和歌舞小戏,不同地区的秧歌有着各自不同风格。
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出现了一场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群众性秧歌运动。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以延安为中心的秧歌运动有了很大提高和发展。1943年,以延安“鲁艺”为主,在延安举行了盛大的“新秧歌”演出运动,在秧歌基础上加进了有具体人物形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中央领导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批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内容的“秧歌剧”。
“秧歌剧”短小精悍,主题鲜明,风格简朴,名族风格十分强烈,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对以《白毛女》为代表的中国新歌剧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比较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兄妹开荒》(安波)、《夫妻识字》(马可)、《牛永贵负伤》(周尔复、苏一平)等。
6、歌剧《白毛女》
歌剧《白毛女》始创于1945年初,由贺敬之、丁毅作词编剧,马可、张鲁、李焕之、瞿维、向隅、陈紫、刘炽等人作曲,同年4月首演于延安。后加修改,1951年获斯大林奖金二等奖。
剧中通过各个不同人物(杨白劳、喜儿、黄世仁等)的关系,深刻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中的阶级矛盾与斗争。歌剧以富于浪漫色彩的“传奇式”的民间“白毛仙姑”的故事做情节底本,并使之上升到“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思想高度。
歌剧《白毛女》成功于:
1、对戏剧中人物形象进行了具体而细致的刻画,并以音乐很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性格,对正面与反面任务以音乐作了本质的区别。对不同人物,不同时段,不同心理状态作了细致的描绘,且避免了简单化、脸谱化的表达,从而揭示出角色的特殊性。
2、在民间音乐的吸收与发展商,有较高的成就。改革局不仅吸取民歌音调作为各主要人物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还广泛吸取戏曲、说唱等音调及发展手法,并进行了创造性地选择于利用,以刻画人物性格。
如喜儿的主导主题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为基础,在剧中不同时段,为喜儿性格发展而写出了《北风吹》等情绪的不同曲调。
3、在歌剧中采取许多西洋歌剧齐唱、重唱、合唱的手法,但又不拘泥于西洋歌剧,创造了同整部歌剧音乐风格相协调的音乐风格。
4、在乐队伴奏上,也成功地运用管弦乐队,为民族歌剧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剧情发展作了铺垫,并且丰富了歌剧的音乐。
然而,歌剧《白毛女》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缺少不断揭示主要人物内心活动的篇幅较大的咏叹调,乐队伴奏的和声、复调、配器的丰富性有必要深化等问题。
歌剧《白毛女》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的成熟,它为中国民族歌剧怎样适应中国审美习惯做了很好的尝试,对借鉴西方歌剧形式反映中国人民和现实生活内容方面,为其它歌剧作出了成功地范例,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电影音乐、现代电影音乐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这些电影音乐“成功地运用了几乎所有歌唱形式”,对电影的画面进行了恰如其分地衬托和补充,在很好的配合电影剧情、塑造人物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借鉴。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重要音乐史实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