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六 药物治疗基础知识
六、药物治疗的基础知识 药物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规范性
2.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基本过程 (1)识别和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给予非处方药物信息
(2)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3)给药方案制定和调整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第一节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使患者获得有效、安全、经济、规范的药物治疗。
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7)
制定复习备考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7)
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复习备考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改善环境、改善生活方式。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2)确定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药物:
消除疾病?去除诱因?预防发病?控制症状?治疗并发症?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增加其他疗法的疗效?
考哪一门课?应试!做对足够多的题目是最终目的!
(3)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强调早治疗。
什么时候开始复习?
早下手,更从容!
(4)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方案。
看书还是听课?
(5)选择合理配伍用药。
看书与听课相结合;
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内容梳理与题目练习相结合
(6)确定合适的疗程。
总的复习时间?每天复习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冲刺阶段?
(7)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结合。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复习备课与休息娱乐的结合;
一、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是药物治疗的前提。
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首要标准。
只有利大于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才有实际意义。
三、药物治疗的经济性
→以最低的药物成本,实现最好的治疗效果。
要考虑治疗的总成本,而不是单一的药费。
四、药物治疗的规范性
→“指南”给予了药物治疗的规范。
既要考虑指南的严肃性,又要注意个体化的灵活性。
第二节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基本过程
一、识别和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给予非处方药物信息。
二、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三、给药方案制定和调整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1.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的基本步骤
2.制定给药方案的基本方法
3.调整给药方案的基本方法
一、识别和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给予非处方药物信息。
自我药疗——是指在没有医师或其他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下,患者恰当地应用非处方药来缓解轻度、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治疗轻微的疾病。
执业药师——应当掌握常见病症的特征、非处方药物选用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知识,担当公众用药的助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具体内容参见第八章。
二、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便性。
用药安全是药物治疗的前提;
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首要标准;
经济性方面应考虑治疗总成本,而不是单一的药费;
给药方便性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方法——
参考权威的专科诊疗指南; 第九~二十章。
国家发布的临床路径;
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
专家共识;
……并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的个体情况做出决定。
三、给药方案制定和调整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给药方案——就是为治疗提供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的一种计划表。
1.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的基本步骤
(1)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体重、烟酒嗜好、肝肾疾病史等)。
(2)按群体参数计算初始给药方案,并用此方案进行治疗。
(3)患者评估:药效学(疗效、不良反应)和药动学(血药浓度)。
(4)必要时,按个体数据重新计算给药方案。
2.制定给药方案的基本方法
(1)定给药剂量:
(2)定给药间隔:
Ⅰ.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
Ⅱ.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
Ⅲ.根据峰、谷浓度设计给药方案
定给药间隔的原则:
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有效浓度;
低于最小中毒浓度
Ⅰ.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
①半衰期小于30分钟(消除太快,超短效)
②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消除快,短/中效)
③半衰期在8~24小时(消除慢,长效)
④半衰期大于24小时(消除特别慢,超长效)
· 给药剂量决定Css的水平;
· 给药间隔决定Css波动幅度;
间隔时间越短,Css波动越小;
间隔时间越长,Css波动越大。
①半衰期小于30分钟(消除太快,超短效)
特点:维持药物有效治疗浓度有较大困难。
给药方案:
治疗指数低的药物一般要静脉滴注给药;
治疗指数高的药物也可分次给药,但维持量要随给药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②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消除快,短/中效)
特点:主要考虑治疗指数和用药的方便性。
给药方案:
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也可静脉滴注给药;
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可每1-3个半衰期给药1次。
③半衰期在8~24小时(消除慢,长效)
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
如果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
④半衰期大于24小时(消除特别慢,超长效)
每天给药1次较为方便,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如果需要立即达到治疗浓度,可首剂加倍。
Ⅱ.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
通过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达到所需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方法:通常是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和给药间隔而确定给药剂量。
式中,k-消除速率常数,Vd-表观分布容积,CL-清除率,F-生物利用度,D-给药剂量,τ-给药间隔时间。
Ⅲ.根据峰、谷浓度设计给药方案
可计算得到恰当的给药间隔或剂量。
3.调整给药方案的基本方法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如果出现下述情况,应对标准给药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实行个体化治疗:
①治疗窗改变;
②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改变(包括整体降低或升高,或大幅波动而超出治疗窗);
③治疗窗和药时曲线均改变。
(1)根据TDM(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包括稳态一点法、一点法和重复一点法、PK/PD参数法、Bayesian反馈法等。
(2)根据患者生化指标调整给药方案
①对于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可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计算适宜的给药剂量;
②对于主要经肝脏消除的药物,可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调整给药剂量;
③对于抗凝药,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给药剂量。
根据患者生化指标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A.血清肌酐法
B.稳态一点法
C.Bayesian反馈法
D.重复一点法预测维持剂量
E.PK/PD参数法指导抗菌药物使用
『正确答案』 A
华法林安全抗血栓治疗的指标是
A.INR>10
B.INR>20
C.INR>4
D.INR>5
E.INR2.0~3.O
『正确答案』E
调整给药方案的途径:
包括改变每日剂量、改变给药间隔或两者同时改变。
每日剂量决定药时曲线水平位置的高低;
给药间隔影响药时曲线上下波动的程度;
应根据药物的PK/PD特点确定选择何种方式。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