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考

2016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2020-07-20发布者:郝悦皓大小:248.50 KB 下载:0

2016 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B.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汽化现象 D.通过技术改进,热机效率可达 100%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机械运动;热机的效率. 【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声现象;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比热容、热机、热值;长度、时间、速 度. 【分析】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② 因为分子很小,人肉眼看不到,看到的就不是分子的运动; ③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④ 任何能量转化过程都伴随能量的损失,所以转化效率不可能达到 100%. 【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正确; B、尘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粒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 B 错 误; C、秋天花草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C 错误; D、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热机的效率可以提高,总存在摩擦、要做额外功,效率一定不会达到 100%.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声音的传播条件、分子扩散与机械运动、物态变化 和热机效率,掌握基本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2.下列光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A.雨后彩虹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水中倒影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 , 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 的色散形成的.不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不合题意; C、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不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 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3.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B.木块对斜面的压 C.力 F2 的力臂 l2 D.家庭电路中,电灯和插座 力F 的安裝 G 【考点】力的示意图;力臂的画法;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图像综合题. 【分析】(1)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 (2)斜面上静止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斜面,斜面受到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 (3)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4)灯泡的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两孔插座的 接法: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解答】解:A、小球所受的重力的重心应该在小球的重心上,而图中重力的作用点画错了.故 A 错误; B、斜面上静止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斜面,斜面受到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图中压力的作用点和 方向画错了.故 B 错误; C、反向延长力 F2 的作用线,然后过支点 O 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即为力臂 l2.故 C 正确; D、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 , 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图中开关和灯泡接法错误.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力的示意图、力臂的画法、家庭电路的连接,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难度不大,掌 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A.小球所受的重力 4.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 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上起飞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舰载机飞离航母后,航母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变 B.舰载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 C.舰载机飞离航母甲板时,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航母甲板是静止的 D.舰载机在起飞过程中,惯性将消失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飞机的升力.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浮沉的应用. 【分析】(1)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来分析飞机起飞时的受力情况;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位置的改变.如果 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惯性是指物体能够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解:A.舰载机飞离航母前后,航母始终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当舰载机飞离航 母后,航母的重力减小,所受的浮力减小,故 A 错误; B.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 故 B 正确; C.舰载机飞向航母甲板时,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航母甲板相对于舰载机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航母甲板 相对舰载机是运动的,故 C 错误; D.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惯性不可能消失,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有一定的 综合性,但总体难度不大. 5.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图,处在磁场中的线圈有电流通过时,线圈会带动指针一起偏转 . 线圈中电流越大,指针偏转角度就越大.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流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B.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指针的偏转方向不会改变 D.线圈中电流越大,其所受磁场力就越大 【考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专题】应用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首先利用图示的装置分析出其制成原理,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线圈的转动可以带动指 针的偏转.线圈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这一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通过电流表的内部构造显示电流表的制成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并且电流越 大,线圈受到的力越大,其转动的幅度越大.因此可以利用电流表指针的转动幅度来体现电路中电流的大 小. A.通过电流表的内部构造显示电流表的制成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故 A 错误; B.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B 错误; C.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其转动方向会发生改变,故 C 错误; D.电流越大,线圈受到的力越大,因此可以利用电流表指针的转动幅度来体现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在学过的测量工具或设备中,每个工具或设备都有自己的制成原理;对不同测量工具的制成原理 , 是一个热点题型,需要重点掌握. 6.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 到的 s-t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 F1 、F2 ,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 P1、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l>F2、P1>P2 B.Fl=F2、P1>P2 C.F1>F2、P1=P2 D.F1<F2、Pl<P2 【考点】功率大小的比较;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运动和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木块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 作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根据 P=Fv 判断拉力的功率. 【解答】解:由图乙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因为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桌面上,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相等, 故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即 F1=F2; 从图乙中可以判断出,第 1 次木块的运动速度大于第 2 次木块的运动速度,即 v1>v2, 根据公式 P=Fv 可知,当拉力相等时,速度越大,拉力的功率越大,即:P1>P2. 综上所述,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可以判断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根 据平衡力条件判断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根据 P=Fv 判断功率的大小关系. 7.如图所示,把标有“6V 3W””的小灯泡与最大阻值为 10OΩ 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电源电压恒为 18VV 的电 路中,各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且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灯丝电阻不变). 闭合开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值为 10.8VW” C.小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值为 0.75W” D.滑动变阻器允许调节的范围是 24Ω-100Ω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根据实物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是串联关系;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所选量程为 0~ 0.6A),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所选量程为 0~15V). ① 根据滑片移动的方向确定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的变化,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的变化,根据串联 电路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② 为保护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15V,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最大,利用串联电路的 电压关系求出此时加在灯两端的电压;再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和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 阻; ③ 由灯的铭牌求出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和灯丝电阻,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 器连入电路的最小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出滑动变阻器允许调节的范围; 由②状态,利用 P=UI 可求小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值; 由③状态,利用 P=UI 求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值. 【解答】解:A、根据实物图可知,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即电路中的总电 阻变小;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 因为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因此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故 A 错误; 2 2 BCD、由 P  U 可知,灯丝电阻: R  U L  (6V) = 12 , L R PL 3W 2 由 P=UI 可知,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I  PL  3W 0.5A , UL 6V 由题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应为 0.5A; U 18V  0.5A , 即: I  R L + R 12 + R 故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电阻:R=24Ω, 此时电路中电功率最大:P 最大=UI=18VV×0.5A=9W”,故 B 错误; 为保护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15V,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因为 U=UL′+UR,所以 UR=U-UL′=18VV-15V=3V, 此时电路中最小的电流为: I'  U L '  3V 0.25A , RL 滑动变阻器连入的最大电阻为: R'  12 UL ' 15V  60 ; I' 0.25A 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最小为:P 小=ULI′=3V×0.25A=0.75W”,故 C 正确; 由此可知:滑动变阻器允许调节的范围为 24Ω~60Ω,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关键:一是根据灯的铭牌求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确定滑动变阻器连入的最小阻值;二是 根据电压表的量程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确定滑动变阻器连入的最大阻值. 二、作图与实验题 8V.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 温度一时间关系图象,已知冰的质量为 100g.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 (2)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 _______min. (3)物质在第 5min 具有的内能比第 7min 时的内能 _______. (4)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 BC 阶段物质共吸收了 _______J 的热量.[CC 冰=2.1×103J/ (kg•℃),C 水=4.2×103J/(kg•℃)] (5)在图乙所示中,AB 段与 CD 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_______.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图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此文档共11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