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考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5年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07-20发布者:郝悦皓大小:124.00 KB 下载:0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2015 年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小麦磨成面粉 C. 木材燃烧 D. 石蜡受热熔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在汽油挥发过程中,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小麦磨成面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受热熔化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 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铝合金 C. 五氧化二磷 D. 氮气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 子. 解答: 解:A、二氧化硫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A 错; B、铝合金中含有铝和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B 正确; C、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C 错; D、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 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侯德榜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拉瓦锡 ) 考点: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对空气组成研究史的了解,选择最早提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 解答: 解:A、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对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贡献,故 A 错误; B、道尔顿被称为现代原子之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着特殊的贡献,故 B 错误;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没能得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 C 错误; D、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空 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历史,对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铈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58 BB. 铈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58 C.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0.1 BD. 铈的原子序数为 58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 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8,而不是核内中子数为 58,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5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 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A. 泥沙加入水中 B. 酒精加入水中 ) C. 花生油加入水中 D. 冰加入水中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一 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 解:A、泥沙难溶于水,把泥沙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故选项错误. 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C、植物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D、冰加入水中还是水,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 6.下列食品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蔬菜 B. 豆油 C. 牛奶 D. 米饭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 断. 解答: 解: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豆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C、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氧化锆的化学式是 ZrO2,在氧化锆中锆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5 BB. +3 BC. ﹣4 BD. +4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氧化锆(Zr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显﹣2,设锆元素(Zr)的化合价是 x,可知 氧化锆(ZrO2)中锆元素(Zr)的化合价:x+(﹣2)×2=0,则 x=+4.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原子比分子小 B.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 能再分;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 错误. B、分子、原子均是在不停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选项正确. D、分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 而原子不能再分. 9.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A. 回收废旧电池 B. 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C. 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 任意使用农药、化肥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A、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铅、汞等重金属进行解答; B、根据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解答; C、根据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进行解答; D、根据任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所以回收废旧电池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 A 不符合题意; B、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 B 不符合题意; C、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故 C 不符合题意; D、任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不会减少环境污染,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各种污染源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10.如图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瓜汁呈碱性 B. 上述呈酸性的物质中酱油的酸性最强 C. 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 玉米粥的碱性比牙膏的碱性强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 性. 当溶液的 pH<7 时,随着 pH 的减小酸性增强. 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解答: 解:A、西瓜汁的 pH 在 5﹣6 之间,呈酸性,故说法错误. B、pH 小于 7 显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因此上述呈酸性的物质中苹果汁的酸性最强,故说法错误. C、肥皂水的 pH 大于 7,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说法正确. D、牙膏的 pH 大于玉米粥的 pH,因此玉米粥的碱性比牙膏的碱性弱,故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 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 碱性越强. 11.下列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A. 涤纶 B. 蚕丝 C. 羊毛 D. 棉花 考点: 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分类.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6 页,此文档共1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