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考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2020-07-20发布者:郝悦皓大小:202.50 KB 下载:0

2018 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5 分.1-11 小题,每题 1 分;12、13 小题,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 1.(1 分)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汽水 B.液氧 C.干冰 D.甲烷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汽水中有碳酸、水等,属于 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汽水中有碳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 确; B、液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甲烷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 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 分)下列食物富含淀粉的是( ) A.黄瓜 B.鸡蛋 C.奶油 D.面包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 判断。 【解答】解:A、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鸡蛋主要含有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奶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D、面包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1 分)净水时加明矾的作用是( ) A.除去异味 B.杀菌消毒 C.吸附沉降 D.降低硬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杂质,形成大颗粒, 沉降能除去不溶性固体大颗粒; 【解答】解: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杂质,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中各步骤的作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1 分)下列描述属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固体 B.微溶于水 C.溶液有滑腻感 D.能与 CO2 反应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 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白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微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溶液有滑腻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5.(1 分)利用“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能将蜡烛火焰熄灭的为法是( ) A.用水浇灭 B.剪掉烛芯 C.吹灭蜡烛 D.罩上烧杯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清除 可燃物。 【解答】解:A、用水浇灭蜡烛,是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错误; B、剪掉烛芯属于清除可燃物灭火,故正确; C、吹灭蜡烛属于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错误; D、当蜡烛把玻璃罩内的氧气耗尽时,蜡烛熄灭,故错误。 故选:B。 【点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移走可燃物等措施都能够达到灭火的目的,解答本题时要分析蜡烛熄灭与 什么因素有关。 6.(1 分)乙烯(C2H4)是一种果实催熟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烯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B.1 个乙烯分子中含有 6 个原子 C.乙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 D.乙烯由 2 个碳元素、4 个氢元素组成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原子构成,可以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相对分子 质量等。 【解答】解:A、乙烯中不含有两个氢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1 个乙烯分子中含有 6 个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乙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4=6: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乙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既论种类也论个数,要注意理解。 7.(1 分)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总质量 【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实质是:氢气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气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氢原子 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所以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种类,而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及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1 分)食用下列食品,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 ) A.蒸煮后的霉变大米 B.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 C.添加适量碳酸氢钠的苏打饼干 D.用工业酒精配制的白酒 【分析】A、注意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 B、注意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活性。 C、碳酸氢钠可以做发酵粉。 D、甲醇有毒不能饮用。 【解答】A、注意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一般高温不能将其杀死,故 A 错。 B、注意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活性,所以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对人体有害,故 B 错。 C、碳酸氢钠可以做发酵粉,添加适量碳酸氢钠的苏打饼干,对人体无害,故 C 正确。 D、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对人体有害,故 D 错。 故选:C。 【点评】食品安全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政府在这点上非常重视,近年来食品问题总是不尽人意,这种社 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 9.(1 分)实验室欲配制 0.9%的生理水 100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 9g NaCl B.用烧杯量取 99.1mL 水 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分析】A、根据溶质的计算方法来考虑; B、根据溶剂的计算方法及取用方法考虑; C、溶液配制应在烧杯中进行; D、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考虑。 【解答】解:A、在实验室配制 0.9%的氯化钠溶液 100g 需氯化钠:100g×0.9%=0.9g,故 A 错误; B、需水:100g﹣0.9g=99.1g0.9g=99.1g,合 99.1mL,用量筒量取 99.1mL 水,故 B 错误; C、溶液配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 C 错误;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10.(1 分)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 值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品 胃液 人体血液 肥皂水 洗涤剂 pH 0.8﹣0.9g=99.1g15 7.35﹣0.9g=99.1g7.45 10.2 12.2 A.人体血液呈酸性 B.用 NaOH 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C.洗涤剂比肥皂水的碱性强 D.肥皂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分析】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 碱性;结合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 人体血液的 pH 大于 7,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NaOH 碱性太强,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且 pH 越大,碱性越强,洗涤剂的 pH 比肥皂水的 pH 大,洗涤剂比 肥皂水的碱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D、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变红,肥皂水的 pH 为 10.2,大于 7,显碱性,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等是顺利解题 的关键。 11.(1 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是 40g B.t2℃时,100g 甲的饱和溶液中含 80g 甲 C.将 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将 t1℃甲的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②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③判断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是 40g,故 A 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80g,所以 180g 甲的饱和溶液中含 80g 甲,故 B 错误; C、将 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 C 错误; D、将 t1℃甲的溶液降温,甲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不一定能析出晶体,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 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 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 B.探究影响物质溶 C.检验 NaOH 溶液 D.验证质量守恒定 的含量 解性的因素 是否变质 律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8 页,此文档共17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