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招考类其它 > 考公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15

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考公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15

推荐等级:
  • 卷面总分:100分
  • 试卷类型:真题试卷
  • 测试费用:¥5.00
  • 试卷答案:有
  • 练习次数:0
  • 作答时间:0分钟

试卷介绍

考公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15

试卷预览

  • 21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化派”,认为无产阶级必须完全抛弃以往的文化遗产,在空地上建立社会主义,他们甚至主张挖掉革命前留下来的铁路,说那是资 产阶级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使用这样的东西是不体面的。下列与“无产阶级文化 派”所犯错误一样的是( )。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倒洗澡水时连婴儿一起倒掉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2下列文句中,与“水滴石穿,铁棒成针”体现的哲学原理不同的是( )。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D.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3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根据其发展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分为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I#物主义。下列 ( )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B.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

    C.物质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D.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4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 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这是因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失去事物质的飞跃时机

    C.无视联系的客观性

    D.违背了质量互变规律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5我国古诗、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其中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蕴含的哲学寓意是( )。

    A.事物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6《千金要方•养性序》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大,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饮渴过多,则成痰癖”,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性作用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必然就是发展

    D.做事情要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一砖一瓦砌成的。从袁隆平蹲田培育“东方魔稻”的场景,到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的瞬间,无数任劳任怨、拼命苦干的“老黄牛”,激励着成 千上万劳动者建功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体现的 哲理是( )。

    A.做任何事情都要防微杜渐

    B.事物发展要重视量的积累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变化取决于认识水平的高低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8扩大内需战略是我国对冲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对我国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保持总需求的基本稳定,维护国内的 生产能力,更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维护社会的基本稳定。其哲学依据 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

    C.外因作用重大,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地位相同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9永定河重生的故事,离不开京津冀三地的共同“书写”,过去,为了让永定河活起来、绿起来,沿线各地多次开展治理工程,但由于上下游步调不一,成效相对有限,多是局部 改善。材料表明( )。

    A.整体的功能是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C.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无足轻重

    D.搞好局部,就能使总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0与“有无之变,更出迭入”这句话的哲学意思相一致的是( )。

    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B.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3/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