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生活与消费(24)1

2009年央视春晚的小品《不差钱》中的几句台词成为今年新的流行语,尤其是那句“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没了钱没花完”。从消费的角度看,这句台词告诫我们的是(  )

发布时间:2021-04-17

A.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从众消费才是最合理的消费

C.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D.绿色消费是可持续性的消费

试卷相关题目

  • 1近年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昔日的某些“贵族运动”,如出国旅游、健身运 动等,如今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C.社会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下降

    D.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减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2009年10月16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省济南市隆重开幕。“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办赛主题促进了群众性运动健身的高潮。在全运会举行期间,许多中学生也纷纷到体育用品专卖店购买体育健身用品。这是一种 (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据《中国质量报》调查显示,我国80%的消费者在购买空调时愿意选择冷暖空调,因此,空调厂家就以生产冷暖空调为主。如今,许多北方地区的空调市场,已经难觅单冷空调的踪影。这说明(   )

    A.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B.消费形成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起导向作用

    C.消费为生产创造了新的劳动力

    D.绿色消费已深入我国消费者的生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由于燃油涨价,我国很多地方规定出租车每车次在计价器计价外可另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对此,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不少消费者决定如果不是碰到很紧急的事就乘公交车,这是因为出租车和公交车①二者互为替代品                        ②二者为互补商品③二者的功能相近,可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求 ④二者的结合能共同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其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右图中(Q:需求量、I收入)正确反映液晶彩电、家庭轿车的消费需求量与收入关系的曲线是

    A.C曲线

    B.A曲线

    C.B曲线

    D.说不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漫画《天价餐》启示我们要①树立正确地消费观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学生小林穿的服装总是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又一个大兜,而且还有很多铁环,走起路来是叮当作响,上衣更是别出心裁,到处都是包。小林这身装束是:

    A.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B.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C.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D.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近年来,政府增加了职工的假期,“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长假,给人们外出旅游、休闲、购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这种“假日经济”的经济根源在于

    A.假期增加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

    B.人们生活质虽的提高,消费结构优化

    C.经济发展,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

    D.人们消费观念转变,休闲观念更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销售超过13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汽车产销第一大国。高档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原因有①人民收入提高        ②汽车价格下降   ③购车所缴纳税费增加  ④燃油价格上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2009年居民消费已经超过外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动力,随着2010年有关刺激消费政策的延续,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或将进一步提升。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长效作用,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充分运用财政和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城乡、区域差距②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 业职工工资与经济同步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消费预期④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物价持续下降,增强消费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