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患者,男性,78岁,临床义齿试戴时发现上唇丰满度、(牙合)平面合适,下颌后退,前牙水平开(牙合)约2mm。诉旧义齿已戴用10年,因咀嚼效率不佳,外形不佳重做义齿。不是用来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是
A.肌监控仪法
B.哥特式弓描记法
C.吞咽咬合法
D.卷舌后添法
E.后牙咬合法
F.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的方法
试卷相关题目
- 1案例:患者,男性,78岁,临床义齿试戴时发现上唇丰满度、(牙合)平面合适,下颌后退,前牙水平开(牙合)约2mm。诉旧义齿已戴用10年,因咀嚼效率不佳,外形不佳重做义齿。此时最合理的处理是
A.保留开(牙合)状态上(牙合)架,重排下颌牙
B.边试戴,边排牙,在临床纠正开(牙合)
C.拆除全部人工牙,重做颌位记录
D.拆除下颌人工牙,重做颌位记录
E.拆除上颌人工牙,重做颌位记录
F.拆除下颌后牙,重做颌位记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案例:患者,男性,78岁,临床义齿试戴时发现上唇丰满度、(牙合)平面合适,下颌后退,前牙水平开(牙合)约2mm。诉旧义齿已戴用10年,因咀嚼效率不佳,外形不佳重做义齿。开(牙合)原因是
A.排牙有误
B.颌位记录时下颌前伸
C.颌位记录时下颌后退
D.颌位记录时下颌偏斜
E.试牙时下颌后退
F.年长者颞下颌关节囊过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案例:患者,男性,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牙合)不平衡。如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发生在初戴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选磨上前牙舌面减小切道斜度
B.减小切导斜度
C.调换牙尖斜度大的后牙
D.调换牙尖斜度小的后牙
E.选磨7┴7近中颊尖的远中斜面
F.选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颊尖的近中斜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案例:患者,男性,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牙合)不平衡。如在试戴时发现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时,为取得平衡(牙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大前牙覆(牙合)
B.加大切导斜度
C.减小髁导斜度
D.增大髁导斜度
E.调整7┴7长轴使颈部向后倾斜
F.调整7-3┴3-7排列,使颊尖连成的曲线突度更明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案例:患者,男性,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牙合)不平衡。关于前伸髁道斜度的测定,不正确的描述是
A.髁道与(牙合)平面的夹角称髁道斜度
B.测定原理根据Christensen现象
C.在正中颌位记录完成后测定
D.通常需测3次,取接近的2次均数
E.测定时,可放置烤软的蜡片于下颌托(牙合)平面上
F.患者下颌约前伸6mm,然后上、下颌托闭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案例:患者,男性,78岁,临床义齿试戴时发现上唇丰满度、(牙合)平面合适,下颌后退,前牙水平开(牙合)约2mm。诉旧义齿已戴用10年,因咀嚼效率不佳,外形不佳重做义齿。与核对颌位关系是否正确不相关的检查是
A.正中咬合时,基托是否有移动
B.大张口时义齿是否脱落
C.正中咬合时上下中线是否一致
D.正中咬合时指感颞肌收缩
E.正中咬合时髁突触诊
F.咀嚼肌肌电图分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案例:患者,女性,37岁。咬硬物时└7舌侧1/3折裂,折裂片至龈下,口腔检查见折裂片松动,露髓。余留牙牙冠(牙合)龈径短,牙尖斜度较大,咬合较紧。诊断治疗前,最需做的辅助检查为
A.探诊
B.X线检查
C.叩诊
D.冷热诊
E.触诊
F.牙髓活力检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案例:患者,女性,37岁。咬硬物时└7舌侧1/3折裂,折裂片至龈下,口腔检查见折裂片松动,露髓。余留牙牙冠(牙合)龈径短,牙尖斜度较大,咬合较紧。探诊见折裂至龈下3mm,余留牙体无松动,X线检查有近中根尖阴影,无根折线,牙槽骨无明显吸收。最佳修复方法是
A.钢丝结扎固定折裂片
B.钢丝结扎固定折裂片,根管治疗术
C.拔除折裂片,根管治疗术后全冠修复
D.拔除折裂片,根管治疗术后桩核冠修复
E.拔除折裂片,根管治疗术+龈切术,全冠修复
F.拔除折裂片,根管治疗术+龈切术,桩核冠修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案例:患者,女性,37岁。咬硬物时└7舌侧1/3折裂,折裂片至龈下,口腔检查见折裂片松动,露髓。余留牙牙冠(牙合)龈径短,牙尖斜度较大,咬合较紧。如果不行龈切术,直接进行修复,修复后谷易出现
A.过敏性疼痛
B.自发性疼痛
C.咬合痛
D.食物嵌塞
E.龈缘炎
F.修复体松动、脱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案例:患者,女性,37岁。咬硬物时└7舌侧1/3折裂,折裂片至龈下,口腔检查见折裂片松动,露髓。余留牙牙冠(牙合)龈径短,牙尖斜度较大,咬合较紧。患者根管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叩痛等症状,术后多久可进行修复
A.3〜5天
B.1〜2周确定无临床症状
C.1〜2周确定病变完全恢复
D.3〜4周确定无临床症状
E.3〜4周确定病变完全恢复
F.2个月确定病变完全恢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