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女,18岁。近几个月来常因琐事与父母发生激烈争吵,闷闷不乐,被诊断为抑郁症而入院治疗。两周后,其父母去探视,患者起初表现出既想见又不想见的矛盾心理,但最终还是决定拒绝见其父母。医生根据病情同意了患者的决定。根据《精神卫生法》,医生可以限制患者父母会见患者的理由是
发布时间:2021-01-25
A.医疗机构尚未作出再次诊断结论
B.未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同意
C.为了避免妨碍治疗
D.患者父母要求见面的理由不充分
E.未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试卷相关题目
- 1案例:女,18岁。近几个月来常因琐事与父母发生激烈争吵,闷闷不乐,被诊断为抑郁症而入院治疗。两周后,其父母去探视,患者起初表现出既想见又不想见的矛盾心理,但最终还是决定拒绝见其父母。医生根据病情同意了患者的决定。是否允许患者父母探视应首先遵循的伦理原则是
A.协同一致原则
B.患者家属自主原则
C.患者利益至上原则
D.公正原则
E.公益原则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案例:女,18岁。近几个月来常因琐事与父母发生激烈争吵,闷闷不乐,被诊断为抑郁症而入院治疗。两周后,其父母去探视,患者起初表现出既想见又不想见的矛盾心理,但最终还是决定拒绝见其父母。医生根据病情同意了患者的决定。该患者起初的心理状态属于
A.双重趋避冲突
B.趋避冲突
C.回避冲突
D.双避冲突
E.双趋冲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案例:女,53岁。近1年来怕脏,不倒垃圾,不上公共厕所,在街上遇到垃圾车,也害怕,回避,反复洗手,自己知道不应该,但不能控制,感到苦恼,而就诊。对该患者的正确的治疗是
A.丁螺环酮治疗
B.认知行为治疗
C.暗示疗法
D.利培酮疗法
E.碳酸锂疗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案例:女,53岁。近1年来怕脏,不倒垃圾,不上公共厕所,在街上遇到垃圾车,也害怕,回避,反复洗手,自己知道不应该,但不能控制,感到苦恼,而就诊。该患者的主要症状是
A.强迫症状
B.焦虑症状
C.分离症状
D.转换症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案例:男,30岁。近5个月来变得少语,与同事和朋友接触少,睡眠差,疲倦乏力,工作效率明显降低,有时自笑自语,怀疑有人监视他的言行,个人独处时听到有人议论他的衣着和打扮或批评他,体格检查及头颅CT均无异常发现。应选择的治疗药物为
A.苯二氮(䓬)类
B.抗精神病药物
C.中枢兴奋剂
D.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E.心境稳定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案例:女,25岁。3个月前因工作失误受到领导批评,觉得脸上无光,觉得同事看不起她,在背后议论她,不好意思出门,耳边常有命令性幻听。查体:躯体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该患者的诊断最可能的是
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D.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E.偏执性精神障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案例:女,25岁。3个月前因工作失误受到领导批评,觉得脸上无光,觉得同事看不起她,在背后议论她,不好意思出门,耳边常有命令性幻听。查体:躯体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改善目前较合理的药物治疗应选择
A.丙咪嗪
B.氯硝西泮
C.碳酸锂
D.氯丙嗪
E.氯丙咪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案例:女,25岁。3个月前因工作失误受到领导批评,觉得脸上无光,觉得同事看不起她,在背后议论她,不好意思出门,耳边常有命令性幻听。查体:躯体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经药物治疗仍然极度兴奋则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
A.改良电抽搐治疗
B.心理治疗
C.针灸治疗
D.中药治疗
E.加大药物剂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案例:男,20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渐起孤僻少语,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与父母也很少交流,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个人生活懒于料理。该患者的主要症状为
A.行为障碍
B.认知功能障碍
C.阳性症状
D.阴性症状
E.思维联想障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案例:男,20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渐起孤僻少语,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与父母也很少交流,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个人生活懒于料理。该患者最适宜做的检查是
A.全面的精神检查
B.MRI检查
C.脑电图
D.超声检查
E.血清学检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