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二历史浙江省金华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人民版

有学者对某次战争曾有这样的评价:此战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此战”指的是

发布时间:2024-07-03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

一对一服务

  • 报班培训

    电网、中烟、专升本
    线下培训
  • 网课学习

    各种网络课程
    学习辅导
  • 免费资料

    免费资料
    一对一辅导
  • 老师解答

    题目不会做
    一对一辅导

试卷相关题目

  • 1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①取代了相权     ②行政效率低下    ③强化了君权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③

    B.③

    C.①②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汉承秦制,但往往承其职而易其明。如汉代的“执金吾”,职能是“掌京师盗贼”,显然沿袭了秦代    一职。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中尉

    B.将作少府

    C.御史大夫

    D.典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史记》

    B.《唐六典》

    C.《宋史会要》

    D.《清史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主要反映了

    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司法主权被践踏

    B.英国人处理民事纠纷习惯息事宁人

    C.中国的行政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D.英商华民在华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中写道:“有关西方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70年代和80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90年代就称为‘新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

    B.中国人从鄙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D.中国与西方关系由对抗到和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美国历史学家柯文的名著《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第一部分是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对该书解说历史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真相的不可知性

    B.提供了探寻历史真相的三条不同途径

    C.直接参与运动的人物的感受最接近真相

    D.西方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解说较为客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近代某官员上报:“近访闻逆党方结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或用歌谣,或用白话,沿门赠送,不计其数,入会之人,口以百计……。其诡计最毒者,则专煽动军营中人,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该逆党应该是

    A.维新派

    B.义和团

    C.同盟会

    D.共产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

    A.“预备立宪”破产

    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清朝统治覆灭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