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二历史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必修一专题1-3)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在《罪己诏》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时帝国主义列强“不侵我土地”的根本原因是                            (    )

发布时间:2024-07-03

A.甲午战争后列强已将中国瓜分完毕

B.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

C.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D.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一对一服务

  • 报班培训

    电网、中烟、专升本
    线下培训
  • 网课学习

    各种网络课程
    学习辅导
  • 免费资料

    免费资料
    一对一辅导
  • 老师解答

    题目不会做
    一对一辅导

试卷相关题目

  • 1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影响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法国启蒙思想家魁佘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爱国将领义愤填膺不断奋起反抗,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下,迫使日军三易主帅②李宗仁在山东台儿庄消灭日军1万余人,取得了最大胜利③在湖北枣宜会战中,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④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歌曲凝聚着历史。下列能够让我们重温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侵略、洗雪近代以来民族耻辱的历史歌曲有    (    )①《国际歌》 ②《义勇军进行曲》 ③《黄河大合唱》④《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

    B.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

    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专制独裁

    D.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中国的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D.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能用此诗做比喻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C.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D.抗日战争兴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