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二历史包头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

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发布时间:2024-07-03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一对一服务

  • 报班培训

    电网、中烟、专升本
    线下培训
  • 网课学习

    各种网络课程
    学习辅导
  • 免费资料

    免费资料
    一对一辅导
  • 老师解答

    题目不会做
    一对一辅导

试卷相关题目

  • 1长久以来在中国社会形成的“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被冲破,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的眼光主要“新”在

    A.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

    B.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

    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D.“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8世纪是“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类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学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的,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思想的自由

    B.人身的自由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

    B.人民主权思想

    C.天赋人权思想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

    B.“ 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

    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康有为以儒家典籍《公羊传》“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篇》“乱国、小康、大同”来比附阐释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表明

    A.维新派以“中西汇通”来冲破“中体西用”

    B.康有为以西方历史进化论取代儒家历史循环论

    C.维新派以民主共和制为改革目标

    D.儒家学说与西方民主思想是相通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时期的启蒙主题各异。某时期的启蒙主题是“群(族群,即民族国家)”,而不是“己(个人)”。这是要告诉中国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 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这种启蒙思想或运动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具有民主色彩的启蒙思想

    B.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

    C.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

    D.以民主、科学相号召的新文化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有人这样认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 道”。 此处“启蒙”的主要内容是

    A.民主科学

    B.马列主义

    C.实业救国

    D.君主立宪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21年陈独秀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D.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