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二历史【历史】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李大钊说: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

发布时间:2024-07-03

A.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B.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

C.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

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

一对一服务

  • 报班培训

    电网、中烟、专升本
    线下培训
  • 网课学习

    各种网络课程
    学习辅导
  • 免费资料

    免费资料
    一对一辅导
  • 老师解答

    题目不会做
    一对一辅导

试卷相关题目

  • 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问最可能开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在一封毛泽东、彭德怀署名的信中提到,“事急矣,时亦迫矣,万方多难,国势阽危,华北沦亡,……息萁豆相煎之嫌,愿结同仇之谊,知足下家仇国耻,常思建白于国人,我们是断铁斩钉,坚决收复我东北……”据此书信内容推断,信中所述事件与下列哪件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九、一八运动

    B.西安事变

    C.华北事变

    D.瓦窑堡会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武汉会战目的方针与策略指导》指出:“以目前国际形势观察,自力更生仍为我政略上最高原则,基于此而产生之作战指导方针,亦即持久战与消耗战。”由此判断

    A.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战与人民战争路线

    B.国民政府曾期待国际力量援助

    C.中国反法西斯战场自始至终都是独立的

    D.国民政府仍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42年2月14日,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的电文中说:“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

    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

    C.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

    D.消极抗日贪婪敛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殷商贵族笃信“天命”主宰一切,并永远庇佑其统治,祭祀占卜居于政治意识的主流。而西周宣扬“敬德保民”“明德慎刑”才能得到“天命”的眷顾。这一变化表明了

    A.神权思想体系的崩溃

    B.伦理政治的勃兴

    C.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

    D.对“天命”的质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