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三政治辽宁省锦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只有迎难而上、勇攀高峰,才能柳暗花明、风光无限。这启示我们①面对前进中的困难,要对未来充满信心②必须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中国的飞跃和发展③要重视量的积累,积极推动事物的质变④发挥顽强拼搏精神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

发布时间:2024-07-03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一对一服务

  • 报班培训

    电网、中烟、专升本
    线下培训
  • 网课学习

    各种网络课程
    学习辅导
  • 免费资料

    免费资料
    一对一辅导
  • 老师解答

    题目不会做
    一对一辅导

试卷相关题目

  • 1二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将军去探望受伤的士兵,得知炊事班的战士大都被纷飞的弹片炸死了,而一位炊事员将大铁锅扣在头上只受了点轻伤,将军由此联想到做铁头盔,并付诸实践,使得头盔风行于世。这说明①注重研究新情况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创新②创新的灵感源于个人偶然的奇思妙想③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④彻底否定现存事物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诗句,既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又吟咏了在万 物蓬勃生长之时人们对亲人绻绻的思念之情。这体现了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②意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③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过程④意识是反映现实与再创造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14年3月,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大青少年要真正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必须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②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创造性地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为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从2006年起,国家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六指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设立文化遗产日,是因为文化遗产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古语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下列内容与此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春秋、孙子)②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皆有常体矣。(战国、荀子)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战国、韩非)④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汉、董仲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14年1月7日,享年107岁的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逝世。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达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被冠名为“逸夫楼”的建筑物,遍布祖国大地。他用伟大的人格力量,打造了一望无垠的慈善王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这启示我们①人生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轨迹④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