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启示我们: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源泉 ③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但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2010年3月,温**总理指出:“中国不发达的时候不称霸,中国即使发达了也不称霸,永远不称霸”,但“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即使是在中国很穷的时候,我们也是铮铮铁骨”。总理的话说明:①霸权主义在当今世界愈演愈烈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消除霸权主义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国家发改委价格司2010年10月9日公布《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就全国居民用电实施阶梯电价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信函、传真或登录国家发改委网站的形式就《意见》发表看法。这一举措:
A.加强了民主决策的力度
B.扩大了公民依法行政的权利
C.强化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D.提高了民主监督的能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与会委员提出了许多提案,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这表明:
A.人民政协具有国家事务决定权
B.人民政协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政治协商职能
D.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10年9月8日,人民网下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其首页推出 “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此举意味着4.2亿中国网民理论上可以通过“直通中南海”,给包括胡**在内的9名中央政治局常委留言。如今网络已成为民意地直通车,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这表明:
A.网络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民主执政是各国政府的工作原则
C.言论自由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D.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2010年7月23日,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我们应该: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的中心环节是: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思想道德建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传递博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表明: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B.读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知识文化修养
C.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书有高下优劣之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最新试卷
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5)地理信息技术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4)地理环境对区域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3)人地关系思想的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2)交通运输布局变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1)交通运输方式与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0)工业地域的形成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9)工业区位因素与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8)以种植业为主的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7)农业的区位选择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6)城市化
类别:学历类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