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试卷相关题目
- 1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而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l/3,人均粮食产量比1913年还要低。同年,中国各地的粮食供应紧张。这一时期中苏两国农业出现的问题
A.制约了中苏两国工业的发展
B.导致了市场经济模式产生
C.催生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新的进攻。”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
D.红军长征战略的重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世纪初,西学的进一步传播,给沉闷的中国思想界带来清新的空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但西学宣传者也遭到当时许多人的反对……甚至部分知识分子及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反对“醉心西化”。这一现象表明
A.反对之人在思想上较为保守
B.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仍占主流地位
C.西学不能有效推动社会进步
D.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仍存在不小阻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逐渐成熟。导致这一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对外扩张的加剧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D.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改,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B.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D.萧伯纳的《苹果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最新试卷
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5)地理信息技术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4)地理环境对区域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3)人地关系思想的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2)交通运输布局变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1)交通运输方式与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0)工业地域的形成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9)工业区位因素与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8)以种植业为主的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7)农业的区位选择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6)城市化
类别:学历类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