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三历史上海市五校2014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发布时间:2024-07-03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一对一服务

  • 报班培训

    电网、中烟、专升本
    线下培训
  • 网课学习

    各种网络课程
    学习辅导
  • 免费资料

    免费资料
    一对一辅导
  • 老师解答

    题目不会做
    一对一辅导

试卷相关题目

  • 11898年英国首相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这种全球扩张的强大动力是:

    A.资本输出加强垄断

    B.自由竞争商品输出

    C.推销机器抢夺资源

    D.拓展领土张扬国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基于“一人独学,不如群人共学,群人共学,不如合什百亿兆人共学。学则智,群则强,累万亿兆皆智人,则强莫与京(京:强或高大)”的认识,康有为

    A.发起 “公车上书”

    B.推动成立强学会

    C.掀起“百日维新”

    D.推进清末“新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上海”在历史上是一个外延不断扩大的概念,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以“上海”作为县名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据此可以推断出

    A.雅利安人盛行团结平等观念

    B.雅利安人已经分化出现等级

    C.印度宗教情愫已经非常浓厚

    D.古代印度社会与生活的信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材料中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认识是

    A.改变闭关自守,了解各国情况

    B.办理对外交涉,形成外交制度

    C.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

    D.巩固朝贡体制,加强对外交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