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化学 > 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练习21

下列物质跟铁反应后的生成物,能跟KSCN溶液作用生成红色溶液的是(  )

发布时间:2021-09-24

A.盐酸

B.氯气

C.CuSO4溶液

D.稀硫酸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物质跟铁反应后,其产物能跟硫氰化钾溶液作用生成红色溶液的是(  )

    A.盐酸

    B.稀硫酸

    C.溴水

    D.硫酸铜溶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有Al3+

    C.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溶液产生,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Fe2+的是(  )

    A.该溶液呈浅绿色

    B.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C.向该溶液中加入氯水,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呈红色

    D.向该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化铁,呈红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某同学在实验室内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味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知是否确实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是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C.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离子检验的常用三种方法,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CO32----------------气体法

    B.SO42------------------沉淀法

    C.H+--------------------显色法

    D.Cl---------------------气体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某无色溶液中含有K+,Cl-,OH-,SO2-3,SO2-4,为了检验除OH-外的其他所有阴离子,拟用盐酸、硝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溴水和酚酞六种试剂,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并记录相关现象:下列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

    A.试剂③是AgNO3溶液,试剂⑤是HNO3,现象1中白色沉淀是AgCl

    B.现象3中白色沉淀是BaSO4

    C.产生现象2的离子方程式是:Br2+2H2O+SO2=4H++2Br-+SO2-4

    D.试剂②是盐酸,试剂③是硝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3+既能与硫氰化钾反应生成血红色的配合物,又能与K4[Fe(CN)6]反应生成蓝色溶液

    B.用邻苯二甲酸氢钠滴定氢氧化钠时应采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C.利用KMnO4酸性溶液可推算出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

    D.溶液酸碱性对H2O2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在酸性溶液中,H2O2分解较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2、HCl、HBr、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将这种溶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产生了白色沉淀,则有关的气体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HCl、SO2  

    B.可能含有HBr、CO2

    C.肯定没有CO2、CH4、HBr   

    D.以上结论均不正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