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化学 >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37

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缓慢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即:2NO+2COCO2+N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9-14

A.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降低压强,逆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压强对该反应无影响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2Z(g)X+Y的影响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H>0

    B.X、Y必须均为气态物质

    C.若要提高Z的转化率,可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若保持恒温恒容的条件,向平衡体系中通入He,容器内压强增大,但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反应A2+B22AB,在温度或压强改变时,AB%的变化如图所示。a为500℃、b为300℃时的情况;c为300℃时,从t3时刻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2、B2、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

    B.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

    C.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D.AB为液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ΔH<0,向某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按体积比2∶1充入SO2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下图是某物理量(Y)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图中T表示温度),Y可以是

    A.O2的体积分数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密闭容器内的压强

    D.SO2的转化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升高温度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D.使用催化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现用氯水来制取含有次氯酸的溶液,既要提高溶液中HClO物质的量浓度,又要降低溶液中HCl浓度,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

    A.加热挥发HCl

    B.加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NaOH中和HCl

    D.加CaCO3中和HCl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改变温度

    B.改变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改变容器体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 B(g)+2C(g),且达到平衡。当升高温度时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C.物质A一定为非气态,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若向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则平衡向右移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合成氨时,既要使合成氨的产率增大,又要使反应速率加快,可采取的办法是 ①减压 ②加压 ③升温 ④降温 ⑤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NH3 ⑥充入N2或H2 ⑦加催化剂 ⑧减小N2或H2的量

    A.①③⑤

    B.②⑥

    C.②⑤⑧

    D.②③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根据相应的图像,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t0时改变某一条件如图A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B所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b

    C.物质的量和温度关系如图C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关系如图D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B.C.D均为气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将4 mol M气体和2 mol N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M(g)+N(g)2Q(g)△H<0;4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Q的浓度为0.6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M、N、Q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2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

    B.4 s内用物质N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1·s-1

    C.达到平衡后若通入一定量氦气,M的转化率降低

    D.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Q的浓度将增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