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化学 > 高考化学电化学练习61

将镁条、铝条平行插入盛有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用导线和电流表连接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时间:2021-09-09

A.Mg比Al活泼,Mg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条表面虽有氧化膜,但可不必处理

C.该电池的内外电路中,电流均是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D.Al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

试卷相关题目

  • 1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 2CH 3OH + 3O 2 + 4OH -  2CO 3 2 - + 6H 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

    B.充电时有CH3OH生成的电极为阳极

    C.放电时溶液中的OH- 移向正极

    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 CO32-+ 6H2O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图为一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盐桥中的K+ 移向ZnSO4溶液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 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激发态)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实验发现,在FeCl 3酸性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粉后,Fe 3+立即被还原成Fe 2+。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Zn-2e— =Zn2+

    B.Pt电极表面生成大量气泡

    C.左烧杯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D.生成的Fe2+通过盐桥可以和锌直接反应生成Fe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t电极作负极,NiO电极作正极

    B.Pt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C.NiO电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D.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O2–-2e–=NO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对于下图的锌锰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O2是氧化剂,被氧化

    B.碳棒为负极、锌筒为正极

    C.放电过程中NH4+向锌极移动

    D.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锌、铁、镁、铝、锂等金属都可以用在金属燃料电池中,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电子沿M→电解液→Y电极流动

    B.若M为铝,溶液的pH将不断变大

    C.若M为镁,电池总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D.若M为铁,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控制适当的条件,将反应2Fe 3++2I - 2Fe 2++I 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电极反应为2I--2e-= I2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平衡时甲中溶入FeCl2固体后,电流计读数为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图所示各种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 和氧气,其总反应为:2C 2H 6+70 2+8KOH=4K 2C0 3+10H 20,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 是(   )。

    A.负极反应为:14H20+702+28e-=280H-

    B.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周围pH升高

    C.每消耗1 mol C2H6,则电路上转移的电子为14 mol

    D.放电过程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