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A.B为两种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当K闭合时,在交换膜处 从右向左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的电极反应:
B.溶液中A 2+浓度减小
C.y电极上有H 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不久沉淀溶解
试卷相关题目
- 1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像如下: 分析图像,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
B.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C.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
D.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 – 2e→Fe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事实解释准确的是
A.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2 e-=Fe2+
B.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C.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S>0,说明反应△H>0
D.铅蓄电池的正极反应为:PbO2+4H++2 e-=Pb2++2H2O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铅蓄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Pb(s)+PbO 2(s)+2H 2SO 4(aq) 2PbSO 4(s)+2H 2O(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覆盖PbO2的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
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PbSO4(s) + 2e-="Pb(s)" + SO42-(aq)
D.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据国外媒体报道,iPhone5在电池方面有所改进,它将配备NEC自主研发的ORB超薄有机游离基电池,单次充电仅需30秒。该电池的一极为一种有机高分子的游离基(用R表示)和石墨粉及粘结剂的复合物,另一极是锂,分隔材料为某种聚烯烃,电解质为LiPF 6溶解于某种有机碳酸酯溶剂中,高分子游离基在空气中十分稳定,在电池充电时被氧化成阳离子,而电池放电时又被还原成游离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该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放电时,负极发生的反应是Li?e-=Li+
C.充电时,Rx+ 由阴极向阳极移动
D.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R?xe-=Rx+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08年10月8日,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16岁时,他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荣获“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连接到一块废铁上可防止水闸被腐蚀
C.合金的熔点都高于它的成分金属,合金的耐腐蚀性也都比其成分金属强
D.铜板上的铁铆钉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Fe-3e- = Fe3+,继而形成铁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如图是一个盐桥中充满饱和KCl溶液的锌铜原电池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由Cu片经外电路流向Zn片
C.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
D.一段时间后烧杯中c(Zn2+)、c(Cu2+)均减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镀锡的铁)更易腐蚀 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 ④冶炼铝时,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 ⑤钢铁表面常易锈蚀生成Fe 2O 3?nH 2O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不能用Fe+H 2SO 4=FeSO 4+H 2↑表示的是( )
A.用导线将铁片和铜片连接后,放入一盛有稀 H2SO4溶液的烧杯中
B.将铁片直接放入一盛有稀 H2SO4溶液的烧杯中
C.Cu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一定量的H2SO4溶液
D.Cu片作阴极,铁片作阳极,电解一定量的H2SO4溶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2NiOOH+2H 2O Cd(OH) 2+2Ni(OH) 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pH不变
B.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C.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
D.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OH-=NiOOH+H2O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关于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B.在镀件上镀铜时纯铜作阴极
C.在海轮的外壳上装上铜块可以减缓船体的腐蚀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因此可用铜罐代替铁罐储运浓硝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