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夏天的中午,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会减弱,称为植物的“午睡”现象。跟上午相比,中午植物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ATP和NADPH含量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A.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B.下降;上升;下降;下降
C.下降;上升:上升;上升
D.上升;下降;下降;上升
试卷相关题目
- 1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产生O2需要光和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A.①②和①③
B.②③和①②
C.②④和①③
D.②③和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将长势相同的三盆麦苗分别置于三个钟罩内,如图所示,若干天后,甲、乙、丙盆中的麦苗长势情况是
A.甲、乙长势都比丙好
B.甲与丙长势相近,乙比丙长势差
C.丙长势最好,甲比乙长势差
D.甲、乙、丙三盆麦苗长势相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用18O标记的H2O浇灌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体内及周围空气中存在18O同位素的物质及其相应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周围的氧气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B.植物二氧化碳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C.植物周围的水蒸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
D.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利用外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碳元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运行:在供给小球藻14CO2后的60s内,相隔不同时间取样,杀死细胞并以层析法分析细胞代谢产物。发现7s后的代谢产物中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s内的代谢产物大多集中在一种物质上,该物质是
A.1,5-二磷酸核酮糖(五碳化合物)
B.ATP
C.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D.葡萄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在缺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给予光照,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14CO2,结果在基质中检测到含14C的光合产物。为证明①光照条件下,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ATP、[H]等物质;②CO2被还原成光合产物的过程不需要光。在上述实验进行的同时,应追加一个怎样的实验(已知肯定要加14CO2)来说明问题
A.备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B.备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C.备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D.备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用14C和18O分别标记CO2和H2O,当植物体光合作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的(CH2O)含14C和18O
B.释放的氧为18O,合成的(CH2O)含18O
C.释放的氧为18O,合成的(CH2O)含14C
D.合成的(CH2O)含18O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某实验小组检测了一些设定条件下育有植物的温室中CO2的变化量,结果见表中数据,该结果能在下列哪些方面作出判断①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②不同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③一昼夜间葡萄糖的消耗量 ④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 ⑤呼吸作用的适宜温度 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温度范围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图表示20℃玉米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对于曲线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b点的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移动
B.在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当植物缺镁时b点的位置将右移
D.当环境温度升高至玉米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c点的位置将向左上方移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某校兴趣小组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试验,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24小时的测定,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请问图中标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是
A.a、b
B.b、c
C.a、c
D.b、d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