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控制荒漠化的发生和水土流失,我国科学家首创“草方格”的方法以阻止沙丘的移动。这种生态工程属于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B.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C.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D.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有关人口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缓解一种入侵生物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最好方法是从原产地大量引入其天敌
B.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C.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植树造林,采用无氟制冷剂
D.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缩短食物链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杜鹃的体态和猛禽类的雀鹰极为相似,背面灰色,腹面有许多细的横纹。当它飞到森林里时,许多小鸟都吓得飞逃。生物间的这种信息传递形式为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以下哪一项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A.粮食危机
B.海洋污染
C.生物多样性锐减
D.臭氧层破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B.物种退化
C.外来物种的入侵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考察被严重污染的地表水体时发现两种现象:有机型污染的水体一般变黑、发臭,无机型污染的水体一般是变绿,在这两种环境下生活的主要生物依次是
A.异养厌氧生物、光能自养生物
B.光能自养生物、异养厌氧生物
C.异养需氧生物、化能自养生物
D.能自养生物、异养需氧生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比如在一个密闭的瓶子内加入适量的河水(含微生物),植物(生产者),小鱼等水生动物(消费者),将瓶子密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各个成分之间能较长期的保持稳定。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瓶子应放置在强烈的阳光下,以便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D.应将瓶密闭而不能向内通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5·12”大地震使大熊猫的部分栖息地被破坏,食物减少,迁徙的通道被阻断。国家林业局为恢复秦岭大熊猫的数量,将采取以下措施:大面积退耕还林、建立保护区、大面积养竹和构建秦岭大熊猫不同保护区之间的走廊等。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使大熊猫得到更多的食物
B.使大熊猫得到更大生存空间
C.增强大熊猫的变异性
D.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共组织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
C.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
D.促进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