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同学们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提出以下观点:①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种类;②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③选择树种时注意不同品种生长的高度。上述观点提出时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建设原理是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是某生态农业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
B.该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的原理
D.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依次是:①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②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③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④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a 物种多样性原理b 整体性原理c 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e 系统整体性原理f 协调与平衡原理
A.b、e、d、f
B.b、a、d、c
C.d、c、b、a
D.e、a、b、c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列哪种措施不符合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秸秆还田
B.大量使用有机肥
C.作物秸秆等残留物作燃料
D.采集河泥做肥料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B.生态农业系统中的生物防治措施可以防止昆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C.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D.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模式图,该模式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种模式所依赖的主要原理是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种多样性原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位于胶东半岛的昆嵛山林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结果遭到松干蚧的毁灭性打击。这一事例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整体性原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生物圈2号”经过4年的试验,工程最终失败了,分析其原因是[ ]
A.二氧化碳含量猛增,氧气量减少
B.食物不足,导致全部动物死亡
C.温度失调,“大气和海洋”比例与地球相差甚远
D.人为操作失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