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选修部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61

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

发布时间:2021-08-22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

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

试卷相关题目

  • 1      “癸丘之役,文主之最力,所以失败者,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散。”孙中山所说的“癸丘之役”指的是  

    A.广州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法斗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

    A.孙中山

    B.蔡锷

    C.宋教仁

    D.黄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和革命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是因为 ①他拥有最高地位和独裁权力 ②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 ③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泛滥 ④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力量涣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在《临时约法》制定前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贵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革命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

    B.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C.清政府的阻挠

    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37年董必武在《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经济社会条件距离实现共产主义很远,没有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妄想在这样落后的经济条件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初步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当前的目标首先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与孙中山先生所遗留的三民主义在现阶段真正实施起来,没有什么不兼容的地方。”对这一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阐明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具有明显的兼容性

    B.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中国人民的主要目标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将来会共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D.中共现阶段的革命目标与三民主义基本一致,没有原则冲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

    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君主立宪

    D.社会契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