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41

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数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材料表明劳合·乔治担忧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发布时间:2021-08-21

A.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B.对德国的过分削弱会激起新的民族矛盾

C.民族自决的提议会使德国东山再起

D.众多小国政权的不稳定

试卷相关题目

  •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            ②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 ③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强海军条约的签订  ④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而远在柏林的德国总理公然指责条约是“杀人的魔锤”。当天,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了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这种现象说明

    A.凡尔赛和约建立在战胜的大国分赃和瓜分的基础上,必然会遭到相关国家的愤慨

    B.德国不是这场战争的发动者,而是这场战争直接受害者,因此制裁本身纯属非法

    C.战争是列强瓜分的产物,德国军国主义阴魂犹存,制裁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

    D.凡尔赛和约必然遭到德国的强烈不满,也为后来法西斯纳粹党的上台埋下了伏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表为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法国1:28德国1:32英国1:57俄国1:107  

    A.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

    B.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

    C.战争凸显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性

    D.俄国率先退出了一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不包括

    A.是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引起的

    B.性质相同

    C.改变了原有的世界格局

    D.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与民族问题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拉美独立运动彻底铲除了封建主义

    B.一战中塞尔维亚的参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

    C.提拉克的激进主张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

    D.民族成分单一是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的最大优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列事件发生在1917年的是(      ) ①美国对德宣战②中国向同盟国宣战 ③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④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一战后,战胜国声称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下列各项,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波兰走廊”的划定

    B.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C.对德国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

    D.佛朗哥政权的建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   目英德法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1.34.61.9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324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1425

    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C.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一战期间,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邱吉尔向首相慷慨陈词:“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这种由英国人发明的“新兵器”首次应用于一战是在

    A.西线战场

    B.东线战场

    C.南线战场

    D.北海战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