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化学 > 高考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631

氯在自然界以化合物形态存 在,18世纪70年代,首先发现并制得氯气的化学家是 (   )

发布时间:2021-08-20

A.汤姆生

B.舍勒

C.阿伏加德罗

D.卢瑟福

试卷相关题目

  • 1把溴水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并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且上层近乎无色的是 (   )

    A.四氯化碳

    B.汽油

    C.酒精

    D.碘化钾溶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B.工业上用H2和N2合成氨与自然界中放电时O2和N2反应都属于氮的固定

    C.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历浓缩、氧化和提取三个步骤,氧化剂一般选择氯气

    D.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水和过氧化钠都具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似

    B.硅和二氧化硅都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C.蛋白质和油脂的水解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生成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D.MgO和Al2O3在工业上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也用于电解法冶炼镁、铝金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向FeI 2、FeBr 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2Fe 2 ++Br 2===2Fe 3 ++2Br -,2Fe 3 ++2I -===2Fe 2 ++I 2。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 mol

    B.线段BD表示Fe3+物质的量的变化

    C.当通入2 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某化工厂发生了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了多人伤亡。作为现场的消防干警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③ 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解毒;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 2CO 3处理过 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 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新制的氯水盛放在棕色瓶中,放置于阴凉处

    B.新制的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氯分子可以杀菌、消毒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减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Cl2+20H-=Cl-+ClO-+H2O

    B.氯气与KOH溶液反应:Cl2+20H-=Cl-+ClO-+H2O

    C.盐酸与AgN03溶液反应:HCl+Ag+=H++AgCl↓

    D.NaCl溶液与AgN03溶液反应:Cl-+Ag+=AgCl↓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的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

    B.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新制的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氯气

    D.新制的氯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溶液的酸性将减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

    A.氨可用于工业制硝酸

    B.可用SO2漂白木耳等食品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

    D.用过氧化钠作潜水员供氧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向FeI 2、FeBr 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性:I— >Fe2+>Br—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

    C.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