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化学 > 高考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141

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  )

发布时间:2021-08-20

A.立即接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

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

试卷相关题目

  • 1在冷的浓HNO 3中,下列金属易发生钝化作用的是(     )  

    A.铜

    B.铁

    C.锌

    D.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与铜反应时,浓硝酸被还原成NO2而稀HNO3被还原成NO,所以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C.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氨水逐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列有关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水有弱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氨水是弱碱,化学式是 NH3?H2O

    C.氨水中存在三种分子和四种离子

    D.氨很容易液化,液化时放热,液化后得到氨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  

    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

    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用湿毛巾或蘸有石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在20世纪90末期,科学家发现并证明碳有新的单质形态C60存在。 后来人们又相继得到了C70、C76、C84、C90、C94等另外一些球碳分子。21世纪初,科学家又发现了管状碳分子和洋葱状碳分子,大大丰富了碳元素单质的家族。下列有关碳元素单质说法错误的是 (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肯定要比C60高

    B.熔点比较:C60

    C.球碳分子,管状碳分子、洋葱状碳分子,都是分子晶体,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D.金刚石、石墨晶体为非分子形式的粒子存在,属原子晶体;C60、C70、管状碳分子和洋葱状碳以分子形式粒子存在,属分子晶体。两类不是同素异形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近来查明,二氧化三碳(C3O2)是金星大气层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二氧化三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三碳的电子式为

    B.C3O2,CO,CO2都是碳的氧化物

    C.C3O2和CO一样,可以通过燃烧生成

    D.C3O2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使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Ox在铂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2

    B.CO在铂表面发生反应时起还原剂作用

    C.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D.NO、CO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

    B.NH3·H2O

    C.AgNO3

    D.BaCl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