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题。 1.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E.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G.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H.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表中的四个地点分别位于我国的四个地区内,读它们的部分气候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2.B地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可能是3.关于C地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临海,所以A地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丰富且均匀,海洋性特征显著
B.表中B地年降水量少的原因是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表中C地夏季多雨的原因主要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D.由于海拔高,故而D地气温年较差很大
E.亚寒带针叶林
G.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H.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I.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以水田为主的农业 G.该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该地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整治当地盐碱地的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约为16~21℃,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3.某地(113°42′E ,34°44′N)海拔110m,该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E.纬度位置
G.洋流
H.地形 I.黄土高原 G.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是某地地下水位(虚线)和地面沉降(实线)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面沉降超过80毫米时,这时的地下水位称为警戒水位。该警戒水位和出现的时间大概是2.这种状况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地区
A.30米,1993年
B.35米,1995年
C.42米,1999年
D.30米,2000年
E.华北平原的城市地区
G.西欧平原的城市地区
H.东非高原的乡村地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有关该图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暖流
B.南半球寒流
C.北半球暖流
D.南半球寒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1.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2.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是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气旋
E.台风
G.寒潮
H.伏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5°E)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据此回答题:1.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2.这次地震引发海啸,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 ①人口老龄化 ②沿海人口密度大 ③多河流入海口 ④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E.①②
G.②④
H.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该图为某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气候与农业区位选择的关系密切。根据图示回答下题 1.该气候典型分布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2.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D.混合农业
E.内蒙古牧区
G.西藏牧区
H.大城市周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读“亚洲大陆与太平洋因热力作用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有关甲、乙、丙、丁四地之间气压高低与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示季节相符的是
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B.甲地气压高于丙地
C.甲、丙之间气流下沉
D.丙、丁之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E.塔里木河出现断流
G.北京昼短夜长
H.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读图,回答问题: 1.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是2.②地盛行风
A.①
B.②
C.③
D.④
E.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G.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H.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问题。 1.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0C
E.地形的变化
G.城市化的发展
H.降水的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