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地理 >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241

海岸类型划分为岩岸与沙岸,其主要依据是

发布时间:2021-08-19

A.海岸构成物质

B.海水作用大小

C.海岸曲直形态

D.海水面的升降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为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中所示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貌是黄土丘陵

    B.该地盛行东北风

    C.图示地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

    D.该地貌广泛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小题2:关于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大风日数较多而且集中⑤改良土壤,引水灌溉⑥植树种草,保持生态平衡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④⑥D.①②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地貌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峡谷   ②三角洲  ③沙丘  ④冲积扇 ⑤河谷 ⑥戈壁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小题2: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是( ) A.地势低平B.地势坦荡C.沟谷发育D.波状起伏小题3: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小题4:甘肃西峰南小河沟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 ) A.保水、保土、保肥B.防洪治涝、降低地下水位 C.保塬、护坡、固沟D.开沟引水、扩大灌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

    B.丽江的虎跳峡——流水的侵蚀作用

    C.天山山麓的冲积扇——风力的堆积作用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风力的侵蚀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列平原地形不是主要由河流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波德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有关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A图                 B图              C图               D图

    A.A图地貌都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B.B图地貌是由流水沉积作用造成的

    C.C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带。

    D.D图地貌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往往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近几年来,钱塘江上游径流量偏少,导致钱塘江入海口发生大面积泥沙淤积,钱江潮顿失滔滔,出现“沧海桑田”的景象。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钱塘江入海口大面积泥沙淤积是哪一种外力作用减弱的结果

    A.流水的沉积作用

    B.风的沉积作用

    C.流水的搬运作用

    D.风的搬运作用小题2:钱塘江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 A.峡谷B.风蚀柱C.沙丘D.三角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读40°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7-9题。 小题1:丙地区地貌的典型特点是

    A.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B.岩层易受溶蚀,有落水洞等

    C.峡谷耸立,水流湍急

    D.风化痕迹显著,有风蚀城墙等小题2:图中的向右和向左的风,在各自盛行的时候,风向分别是 A.西风和东风B.北风和东南风C.偏北风和东南风D.内陆风和海洋风小题3:地形单元丁在太行山以东,其北界和南界分别是 A.阴山和淮河B.阴山和秦岭C.燕山和大别山D.燕山和淮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回答16~17题。 小题1:表中甲、丁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小题2:与表中乙、丙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荒漠、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针叶林C.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地貌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黄土高原沟壑

    B.风蚀蘑菇

    C.新月形沙丘

    D.河口三角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