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1

2007年8月9日至17日,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进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7年”反恐演习。中国军队从哪个地区跨出国门与其他五国会合更便捷( )

发布时间:2021-08-18

A.①

B.②

C.③

D.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是2010年我国开展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其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

    A.海地地震后,中国警察赴海地维和

    B.胡锦涛出席在日本横滨举行的APEC领导人会议

    C.胡锦涛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

    D.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关于我国积极推进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A.加强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中国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C.是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地区性国际组织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亚非峰会,第一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思路的有 ①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②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  ③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④继续深化改革的力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列能同时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主权国家的权利的选项有 ①海地发生强烈地震后,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际医疗队投入救援行动 ②中国呼吁朝韩双方冷静对待冲突,重启六方会谈,恢复东亚地区的和平 ③针对钓鱼岛冲突,我国政府向日方表明:原则不可退让,神圣领土决不放弃 ④坎昆气候峰会,中国坚持自主自愿减排“不动摇”,并团结发展中国家开展维权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2002年2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重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其中的“尊重多样文明”不包括(   )

    A.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发展模式

    B.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文化传统

    C.尊重各成员国选择的社会制度

    D.肯定各成员国历史上的对华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在下列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中国发挥主导作用的是(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哪些外交政策或活动符合当前中国创造“和谐世界”的主张? ①不结盟政策②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③“一边倒”政策④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3、   2009年2月10日至2月17日,胡锦涛主席先后对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进行国事访问,开始了“友好合作之旅”的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同5国领导人就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89年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要“有所作为”。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的主要体现有                  ①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②与台北、香港一起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③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④稳定人民币汇率制止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恶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