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1~3题。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A
B.B
C.C
D.D 2.从数量上看,A>B的原因是 A.大气对A具有削弱作用B.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C.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B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3.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A.辐射A减弱B.B辐射增强C.C辐射增强D.D辐射增强
试卷相关题目
-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完成1-3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使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
B.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
C.使大气吸收紫外线辐射能力增强
D.使射向宇宙空洞的大气辐射减少 2.有关臭氧减少所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企鹅数量增加 B.天山山脉的雪线会明显下降C.东北地区的大豆产量增加 D.智利南部发现了全盲或接近全盲的动物 3.你认为减少酸雨的途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②把工厂的烟囱建高 ③推广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 ④少用煤作燃料 ⑤燃料脱硫 [ ]A.①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①选择性吸收②散射③反射④全部吸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下题。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霜期长短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北方多平原,霜期短
B.南方降水多,霜期长
C.北方纬度高,霜期长
D.南方植被茂盛,霜期短 2.为了探究霜冻的形成机制,该小组选择了邻近的沙地和林地两个地块,并对同一季节不同天气状况的霜冻发生几率进行比较研究,正确的调查结果是 ①沙地的霜冻发生机率高 ②沙地的霜冻发生机率低 ③晴天的霜冻发生机率高 ④阴天的霜冻发生机率高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读图,回答1—2题。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的箭头是 [ ]A.①B.②C.③D.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读图,图中
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
A.晴天,地面辐射增强
B.晴天,大气逆辐射增强
C.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
D.晴天,地面辐射减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图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某种削弱作用,下列现象不属于这种作用造成的是
A.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B.日落后天空仍然明亮
C.没有阳光直接照射的房内仍有亮光
D.冬天晴朗的早晨能见到白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
D.10月5日恰逢冷锋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